这部日记始于光绪四年(1878),终于民国五年(1916),先后总共三十八年。这期间恰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动荡的年代,各种-势力,先进的与保守的,革命的与反动的,彼此展开了你死我活、动人心魄的争斗。荣庆作为一个“位极人臣”的满蒙贵族,赶上了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活动。正因为如此,《荣庆日记》中涉及到许多珍贵的秘闻,诸如有关清代朝廷之典章制度,-外交,官风民情。透过这些记载,均足窥见当时宦海背景,“政局里层,较之官书文牍的刻板文章,应酬词句,有所不同。”(《荣庆日记·序言》。)
然而,荣庆又是一个老于世故,小心谨慎的官僚。对於当时的-大事、上层内幕与自己真实的思想活动,讳莫如深,很少透露,因此在日记中只是罗列每天的行止,接待的人物,至于谈些什么,他自己的-态度如何,几乎尽付阙如。不管是对他拥护、拢络的权贵,还是对与他格格不入的政敌,他都不加臧否,不予评论。而且愈是到了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刻,荣庆愈是能保持惊人的沉默。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以寥寥数字,发泄一点感慨与军骚。
荣庆的这种拘谨的性格,严重影响了这部日记的史料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史实与人物增添了许多困难,因此,要了解荣庆其人,除了参酌这部日记之外,还需要翻看与他同时代的函扎公牍,披阅清宫档册,才可能勾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轮廓。
荣庆,字华卿,号实夫,正黄旗人,生于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卒于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终年五十八岁。幼年家境贫寒,读书亦用功,“历应芙蓉、潜溪书院课,亦间列前茅”。光绪五年中举,年仅二十一岁。光绪二十年入翰林院,从此青云直上,做到山东学政。
庚子事变后,荣庆辅佐庆亲王处理善后事务,深得慈禧欣赏。此后,历任军机大臣、学部大臣、协办大学士,成为独当一面的重臣。荣庆亲自经历晚清的时代风暴,且地位显赫,故其日记有极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