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系比丘
术语
草系比丘,梵语梵语 Kuśa-bandhana bhikṣu。比丘指和尚、出家人。草系是形容词,用以代表被草绳绑住的。后来成为严持戒律比丘的代称。
起源
故事源于《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六中的记载:话说佛陀住在室罗伐城的时候,有些比丘居住在跋蹉国,当他们在世间游走度化时,不巧与一群凶险的盗贼相遇。这些邪恶的盗贼就想找他们的麻烦,他们私下议论着:“今天要把这些比丘全部杀光。”他们当中有个土匪,先前曾作过比丘们的邻居,所以对比丘的生活与戒律稍有所知,他向他的同伙们建议说:“哪用费劲去杀这些比丘呢?只要用根没拔起的茅草把他们捆住,他们就会动弹不得,最后自然就被渴死、饿死了!”那些盗贼们听后欣然同意,于是便用茅草把比丘们捆起来,将他们丢弃在荒郊野外,然后得意地扬长而去。
跋蹉国的国王名叫乌陀延,这天正好要到野外去打猎,在经过比丘们被捆的地方时,因距离较远看不太清楚,国王就问随从的大臣们:“那里是鹿呢?还是熊呢?”大臣们也因看不清而无法回答。于是他们便绕道去看个究竟。等到他们走近了,才发现原来是一群比丘。
“你们是什么人?”国王问道。
“我们是出家人。”比丘们回答说。
“是哪一部派的出家人?”国王问。
“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比丘们回答。
“为什么停在这里呢?”国王问。
“我们被盗匪捆住了。”比丘们回答。
“用什么东西捆住的呢?”国王问道。
“用活着的茅草。”比丘们回答。
“既然只是用茅草捆住,你们为什么不拔掉茅草逃走呢?”国王听了迷惑不解地问。
“佛陀曾为出家人制订一条戒律:如果比丘破坏还活着的花草树木,就会得波逸提迦罪。”比丘们回答。
看到比丘们这么严守爱惜草木的戒律,国王不由得内心十分感动,于是亲自走下车来,帮他们解开缠缚的茅草,并施予每位出家人三身衣服。
————————————————————————
依据《长阿含经》的记载,佛陀在入灭前,对阿难交待:
当自捡心。阿难!汝谓佛灭度后,无复覆护,失所持耶?勿造斯观,我成佛来所说经、戒,卽是汝护,是汝所持。
阿难!自今日始,听诸比丘舍小小戒。
此处释尊除了交待以佛所说的经戒为依护(即,以经戒为师)这一重要的付嘱之外,又交待了可以「舍小小戒」。
原文
一切有部目得迦(戒律)六曰:“佛在室罗伐城,时诸比丘,在跋蹉国,游行人间,为贼所执。贼相告曰:仁等今可净诸苾刍。是时贼中,有一先是比丘相近住人,告诸伴曰:何劳杀此,应以连根茅草,可急缚之,令其饥渴、自饿而死。时彼群贼,即以茅草,缚诸比丘,弃之而去。时跋蹉国王名乌陀延,为猎所出,遇到其所,告从臣曰:此是鹿熊耶?走骑观察,乃见比丘。问言:仁是何类?比丘答曰:是出家者。于何类中?是释迦子。何为住此?答:我被贼缚。以何物缚?曰生草。王曰:何不拔起?报曰:世尊为我制其学处,若复比丘,坏生草木,得波逸提迦。王即下乘,自手解放,各施三衣。”《贤愚经》四,《庄严论》三亦引之。《梵网经》下曰:“若佛子,护持禁戒,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系比丘。”《涅槃经》二十六曰:“宁舍身命,不毁禁戒,如草系比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23 10:21
目录
概述
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