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桥村是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下辖村,位于广饶县城北10.5公里处。
简介
花官乡草桥村位于广饶县城北10.5公里处,辛河公路西侧,古济水(小清河故道)从村中穿过。全村2812人,耕地面积278公顷。1945年8月,草桥村分为草南、草北两个行政村。
由来传说
该村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草桥遗址为春秋故城址,西汉为千乘郡治,三国时期为乐安郡千乘县城址。南北朝属乐安郡治。隋唐属千乘县城址。草桥村地处水陆交通要塞,是古代乐安北部名镇。草桥的古树、古店、古桥和有关村名的古老传说都带有许多神秘色彩。
很久以前,杨、戴两结义兄弟携妻子来到草桥一带。时此地正处古济水两岸,方圆百里不见村庄,一马平川,土质肥沃,就在此地安家,开荒种地,男耕女织。后双方结为儿女亲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为子孙来往方便,他们砍树为桩,割草敷面,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草木桥。草桥上行人不断,后成为交通要道,商贾云集,集市兴起。
某日来了个骑马者,在桥头碰上两位聊天的老者。来人问:“老伯,请问贵庄可是草桥?”连问几声,老者先是疑惑不答,随后便异口同声地答道:“这村还没有正经名字呢。”一听不是草桥,骑马人很是失望。原来三天前这里曾发生过一件事。来者姓孙,曾在陕西为官,现已卸任还乡。三日前路经此地正值夜深人静。他骑着在村里转多圈,就是出不了村。一气之下给马一响鞭,马便疯了似的朝村西奔去,连人带马跌入泥水中,他爬起来定睛一看,四周白茫茫一片水。正着急时,见前面有两人正朝这边走来。孙姓官员连忙呼救。两个来人帮忙把马扶了起来,又把马牵到村边高地上。官员要取出银子酬谢,不料二人哈哈大笑说:“我们正是要这个的,这东西归我们了。”原来遇上两个劫贼。正在危急之时,忽听耳边炸雷般一声怒吼,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出现在面前。一掌落在一高个子劫匪脸上,劫匪应声倒下,另一个见事不妙,拔腿就跑。老人把官员领到庄南草屋前,指明了出村的道路。临行前,告诉官员:“俺姓姜,家就在这草桥庄。”
听完故事,两位老人便把官员带到村中小庙。官员见庙中神像,跟搭救自己的人一模一样。便决定在这里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此后就按姜太公所赐庄名,“草桥”一名沿用至今。
遗址
朝宗桥:
《乐安县志》和《
续修广饶县志》称:“朝宗桥地处城北草桥镇,跨济水上,旧系草桥,故以名镇。明成化间知县沈清重建,易以石,更名朝宗。崇祯六年,邑人李中行重修。”草桥镇明清时期为乐安(今广饶县)名镇,通往京城的官道从镇内穿过,镇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为水陆交汇处。朝宗桥为文人墨客及当地百姓游览赏月之处,明清时期“朝宗月色”被列为“乐安八景”之一。朝宗桥明清两代多次重修,1937年被洪水冲跨,1944年曾被拆毁。1946年,人民政府协助当地百姓按原形重修,岳六村王怀珍先生书写“公共建筑”“恢复交通”,刻石立于桥东、西两侧桥孔之上。朝宗桥现为广饶县内古桥梁,为研究鲁北桥梁、古驿道和漕运史提供了重要佐证。
元代古槐:
走进草桥村,在朝宗桥北端,有一棵元代古槐,时至今日仍枝繁叶茂,尽管几抱粗的树干,皱裂成洞,可丝毫不影响它的华茂之势。草桥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先有七棵槐,后有草桥街。”这株700年前的古槐就是七棵中幸存的一棵。
蟠龙虬枣:
宗桥西南有一株更为奇特的枣树。据村民口传,这棵枣树叫蟠龙虬枣,是明朝年间酒房杨掌柜用花盆从北京弄来的,树身、枝条皆弯弯曲曲,有的枝条呈圆形,叶片长卵形,四周翘起,内里下凹,呈勺状,果实上细下粗,中部环凹,味道甘美,至今枝叶茂盛年年结果,可就是既不能育种又不能根生,500多年没一人培育出第二株。
特产
草桥村还有传统名吃“四喜丸子”。
相传,明成化年间,朝宗桥北端有一家门面朝西的迎顺店,生意特别兴隆。一天傍晚,北京的一位要员路过此地,夜宿迎顺店,吩咐地保奉献当地名吃,掌柜便让厨师做了“四红”“四喜”等名菜。“四红”即红烧猪肉、红烧鲤鱼、红烧鸡和红烧免肉。“四喜”即“四喜丸子”,寓“春夏秋冬,四季发财”之意。这位官员品尝“四喜丸子”后,赞不绝口。经他引荐,草桥“四喜丸子”进京后遂成国宴名菜。“四喜丸子”始于明朝中期,盛于清朝。近代该村名厨杨月东擅长做“四喜丸子”。之后杨左清、代士文等厨师继承此艺,“四喜丸子”在草桥得以流传,成为鲁北名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