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蚧是
同翅目硕蚧科草履蚧属节肢动物,又名草履硕蚧、草鞋介壳虫、大树虱子。雌成虫体扁,无翅;背面棕褐色;腹末黄褐色,被一层霜状蜡粉,沿身体边缘分节明显,呈草鞋底状。雄成虫体紫红色;头胸淡黑色;触角黑色丝状;前翅淡紫黑色,半透明;翅脉2条,后翅为平衡棒,末端有4个曲沟。若虫为赤褐色,形似雌成虫,但体小色深,触角灰褐色,第3节色淡。寿命2-3天。
物种简介
草履蚧学名:DrosichacorpulemaKuwana,属同翅目硕蚧科,别名
日本履绵蚧、草履硕蚧、草鞋介壳虫、柿裸蚧、树虱子、桑虱等。寄主有悬铃木、杨树、柳树、泡桐、樱花、苹果、紫薇、阳槐、刺槐、白蜡、板栗、桑、梨、杏、桃、红叶李、蜡梅、玉兰等多种园林植物。
外形特征
草履蚧雌成虫体长7.8~10mm,宽4~5.5mm,椭圆形,形似草鞋,背略突起,腹面平,体背暗褐色,边缘橘黄色,背中线淡褐色,触角和足亮黑色;体分节明显,胸背可见3节,腹背8节,多横皱褶和纵沟,体被细长的白色蜡粉。雄成虫体紫红色,长5~6mm,翅1对,翅展约10mm,淡黑至紫蓝色,前缘脉红色;触角10节,除基部2节外,其他各节生有长毛,毛呈三轮形,头部和前胸红紫色,足黑色,尾广瘤长,2对。卵椭圆形,长约1mm,初为淡黄色,后为黄褐色,外被粉白色卵囊。若虫体灰褐色,外形似雌成虫,初孵时长约2mm,蛹体圆筒形,长约5mm,褐色,外有白色棉絮状物。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卵和初孵若虫在树干基部土壤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2月上旬到3月上旬孵化,若虫出土后爬上寄主主干,沿树干爬至嫩枝、幼芽等处取食。低龄若虫行动不活泼,喜在树洞或树权等处隐蔽群居;3月底4月初若虫第一次蜕皮,开始分泌蜡质物;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雌若虫第三次蜕皮后变为雌成虫,并与羽化的雄成虫交尾;至6月中下旬开始下树,钻人树干周围石块下、土缝等处,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产卵其中,分5~8层100~180粒。
爆发原因
卵孵化率较高
一是草履蚧繁殖力较强,一般每头雌成虫产卵100余粒,多者可达200余粒,二是卵囊是其双重保护伞,雌成虫分层产的卵外有卵囊保护,当越冬卵孵化后,刚孵化的若虫仍停留在卵囊内,受到其保护,三是近些年来,濮阳地区冬季极端低温较少,暖冬的存在给越冬卵孵化成活创造了适宜温度条件;因此,草履蚧大量的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孵化成活是其暴发的内在因素。
树种结构单一
随着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及各项林业政策的实施,杨树片林大量栽植,造林面积逐年增加,大面积单一的树种结构,给草履蚧的存活、发展、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错过防治最佳时机
草履蚧1年发生1代,且发生期较早,多在春节前后,若虫出土上树时虫体很小,不易引起注意,一旦上树后人工防治困难;等草履蚧易被发现时,虫龄已达2龄,体壁上已被一层蜡质物覆盖,药物防治效果较差。
林农防治意识淡薄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提高,本地水果、木材价格走低,林果收入与外出务工收入对比效益下降,严重影响了林农生产管理积极性。林农大量外出务工,对林果树木放任管理,给草履蚧发生、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
分布
分布华北、华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等地,国外分布于日本。
防治方法
草履蚧生活隐蔽,较难防治,因此应采取防治综合措施才能达到减轻或消除虫害的目的。
物理防治
1、整形修剪。结合草履蚧生活习性,在冬季、早春结合修剪,剪除虫枝,对生长过旺、枝叶郁闭的枝条进行疏剪,改善通透性,将剪除的枝条集中销毁。
2、清除虫源。于秋冬季节结合日常养护管理,对当年虫害发生严重的树木,可用竹片、软刷清除树缝内的卵囊,以减少虫量。
3、环涂粘虫胶。根据若虫上树危害的生物习性,可于早春(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在树干环涂宽度为10~20cm的粘虫胶,阻止若虫上树。采取该措施防治时应注意:一是在涂胶前,应刮除涂胶部位的粗皮,但不可破坏树木形成层,高度和宽度要整齐划一,达到美观的目的;二是绿地中的树木涂胶应尽量涂在较低部位,绿篱中的乔木涂胶,一定要低于绿篱的高度;三是注意清理涂胶部位的脏污,及时增添新虫胶,保持胶状物的粘虫度,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及时清理杀灭被阻止上树的若虫。
化学防治
1、喷药防治。发现已有若虫上树,应及时用2.5%
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25%蚧虱净8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喷雾触杀,喷药时间应在3月中旬之前,此时虫体小、体被蜡质层薄,抗药性差。
2、树干注药。对于高大的树木,喷雾无法达到树冠,可在树干基部周围以45。角打3~4个孔,用注射器向孔内注入
氧化乐果、毗虫啉等内吸性农药,每孔注入2~4mL,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生物防治
草履蚧有很多种类的天敌,如
大红瓢虫、红环瓢虫、
红点唇瓢虫、鸟类等,天敌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草履蚧的种群繁殖,是防治草履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产中应注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充分保护
天敌昆虫和鸟类,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控制草履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