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
北魏时期州名
北魏时期州名,北魏时期曾有48年时间,商洛曾被魏太武帝置“荆州”。
历史背景
据《隋书·地理志》载,商洛之名源于商山洛水。历史上曾有上洛商州等称谓。商洛在夏商时期,为豫、梁州地。
西周春秋属晋,战国为秦,秦孝公因商鞅功绩卓越,曾将此地分封于商鞅,商鞅本姓“卫”,因封于商(亦称“商於”,即今天的商洛),故称“商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部和南部分别属关中郡内史区和汉中郡
西汉时分属弘农郡和汉中郡。东汉时分属京兆尹和汉中郡。
魏书·地形志》“洛州”条下曾载:“太延五年置荆州,太和十一年改,治上洛城。”即,北朝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在此设置荆州;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才改荆州为洛州,其治所在上洛城(今商州城)。(至于到了北周宣政元年,即公元578年,又改洛州为商州,则是后话)。可见,北魏时期曾有48年时间,商洛这块地方名叫荆州。到明代和清初属西安府管辖,雍正三年(1725年)置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存县道,分属关中道汉中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8 15:3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