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尸
词语
“荆尸”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jīnɡ shī。一说是春秋时楚国阵法名。
出处
该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庄公四年》的“楚武王伐随”篇:“四年春,王三月, 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 ”。后来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也有记载:“荆尸而举,商农工贾不败其业,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古籍释义
杜预集解:“尸,陈也。荆亦楚也,更为楚陈兵之法。”“ 楚武王始更为此陈法,遂以为名。”
孔颖达疏:“楚本小国,地狭民少,虽时复出师,未自为法式。今始言‘荆尸’,则武王初为此楚国陈兵之法,名曰‘荆尸’,使后人用之。”
晋代杜预和唐代孔颖达均认为“荆尸”是春秋时楚军阵法名。
其他说法
一、政法说
李宗侗先生将“楚武王荆尸”解释为“楚王所做的政法”。这里是将“荆尸”理解作“政法”的, 称之为“政法说”。
二、月名说
曾宪通先生将《左传》中的“荆尸”与秦简的“刑夷”相联系, 认为“荆尸”就是秦简之“刑夷”, 都是指代楚的月名。曾先生还指出, “周历建子, 比夏历早两个月, ‘王三月’正是夏历正月, 与‘秦楚月名对照表’所示历数相合。
三、军事说
杨伯峻先生在1981年版的《春秋左传注》支持杜预的观点, 认为“荆尸”是“楚国陈兵之法, 楚武王初为之, 此作动词用。宣十二年‘荆尸而举’, 用与此同”。后来杨先生放弃了这一说法, 诚如上文所言, 既引用“月名说”, 却又怀疑“荆尸”用作动词指“军事”。
四、祭祀说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将“荆尸”解释为楚国行军之祭。认为“荆尸”应为兵祭, “将齐”的“齐”同“斋”, 指祭祀斋戒, 并引《礼记·坊记》“祭祀之有尸也, 宗庙之有主也, 示民有事也”注“尸”即木主为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8 04:52
目录
概述
出处
古籍释义
其他说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