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草
植物
柴胡草,植物界植物,原产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各地。朝鲜、日本、苏联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柴胡属于灌木,一般高40–70厘米。通常从基部分出数茎,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多次分枝。
叶为宽或窄的披针形,背面具有5–7条明显突起的纵脉,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有长柄,叶片较大;茎上部的叶小,披针形或线形。
伞形花序常有伞幅10–15,伞幅长2–3厘米,形成开展疏散的圆锥花序;总苞片4–6,披针形,长0.5–1厘米,宽1–3毫米,向后反折,顶端渐尖;小总苞片通常5,少数7,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亦向后反折;花瓣淡黄色。
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油管在每棱槽中通常1条,少数2–3条。
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范围
原产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朝鲜、日本、苏联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
《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
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药品简述
药名:柴胡
汉语拼音:Chái Hú
别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芸蒿。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煎服,3~9g
生态环境: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资源分布:原产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各地。朝鲜、日本、苏联也有分布。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炮制:
柴胡: 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醋柴胡: 取柴胡片,照醋炙法炒干。
用药禁忌
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2、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 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