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光村位于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曙光社区下辖村,位于
西丽街道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2.6千米。相邻自然村有
文光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关姓先祖迁移至此开基立村形成村落。1954年,洪水泛滥,淹没当时的旧村。1956—1957年,村民搬入新村,开始种茶,山岗上有个茶案供过往行人歇脚喝茶,故名茶岗。1992年农村城市化后,以谐音将“岗”换为“光”而取名茶光村;曾用名文茶光新村,别名文茶岗村。坐落于丘陵地带,沙河从村东流过。现村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在原地重建。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沙河乡;1958年,属超英公社;1963年,属南头公社;1979年,属深圳市南头区南头公社;1982年,属罗湖区南头公社;1983年,属南头区西丽街道;1990年,属南山区西丽街道;2001年,属西丽街道曙光社区。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有关、彭、黄、张、陈姓。第一大姓为关姓,明朝末年迁移至此地。第二大姓为彭姓,1940年前后从今深圳龙华迁移至此地。第三大姓为黄姓,1945年从今深圳观澜迁移至此地。张、陈姓均于1945-1947年由观澜迁移至此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进入南头城,到茶光强取豪夺、焚村烧屋。村民为了躲避日军侵犯,逃出避难,直到日军离开后才返回村庄。当时,有少数关姓村民逃离村子。不久后,其他姓村民进村定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不少村民移居海外,村内人口骤减。1956-1957年,村民搬人新村后,共16户人。1969年、1974年,部分村民出走香港,村中人口减少。改革开放后,经济形势好转,村民安居乐业。人口逐渐稳定。
2015年末,户籍人口250人,其中男性145人,女性105人;80岁以上3人,最年长者98岁(女);实际在村人口165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0000多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5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5人,分布在马来西亚。世居村民为
汉族,
客家民系,使用
客家方言和
粤方言。
经济社会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薯类、果树等。1992年村集体将征地补偿款部分用于购买荔枝苗发还村民,部分用于投资建设红花岭工业区。现村集体经济以厂房出租为主。村民以房屋出租及在深圳就业为主,部分村民经商。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村集体经济分红、工资性收入、商业经营。村内有1棵树龄350多年的古榕树,树高20余米,胸径2米,需两人合抱。此树位于茶光路茶光村段的人行道旁,2006年开建茶光路时,为了保护古树,经过反复讨论,将人行道向北挪一点,把靠北的车道稍微收紧些,这样既不增加建设费用,又保护了古树。节庆食品有茶果、寿粉、角仔(油角)等。
沙河西路、茶光路、平南铁路经过该村,深圳地铁7号线在该村附近设茶光站。20世纪50年代通电,1990年通自来水,1995年通电话,2000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3年通互联网。茶光幼儿园,2015年末在园幼儿240人,教职工38人。村内建有篮球场。
社会事业
教育
村内有茶光村幼儿园一所,在88栋旁边。
医疗
在88栋有
西丽人民医院下属社康中心(曙光社康中心)一个。
购物
福到家超市(在村口三叉路处,5栋对面),伟阳百货(村综合楼一楼)。
交通
茶光村
公交站台现已经改为“茶光1”站台,公交有:36, 101, 201, 233, 237, 334, 368, 392, b606, e19, m208, n8夜, 高峰专线16。
历史文化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无存。该村有2处遗址,叠石山遗址,位于茶光村南面的山丘上,东临大沙河,南抵松坪村,北侧为平南铁路。根据1994年出版的《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记载,该遗址出土的石器有石锛以及残石器,陶器有罐、瓮、樽、盒、碗、簋、壶、钵、瓿、鼎及支座等,青铜器有臿、残铜器,铁器有斧。该遗址有建筑基址1处,柱洞49个,灰坑1个。该遗址的年代为战国时期。2009年文物普查,原遗址所在的山岗已修建为广深高速公路,公路南北两侧仅存少许坡地,地表上未采集到文物标本。考古界认为。这个遗址既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共性,又有岭南文化的特性。2003年,该遗址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茶光遗址,位于茶光村西侧,为临河岗地,中部隆起,四周渐缓,呈馒头形,东部及北部已被推为平地,形成6-7米高的断崖。2009年文物普查时采集到部分夹砂陶片。采集的夹砂陶片为釜、罐类的口沿、肩及腹残片,灰色及灰黑色,胎较薄。口沿残片为素面,肩及腹残片饰绳纹及梯格纹等纹饰。根据采集的标本特征分析,将该遗址定为夏至商早期。
村民每年岁末吃团圆饭。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全村举行庆典活动,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及华侨纷纷回乡探亲,与家乡父老欢聚一堂,同吃象征团圆的大盆菜宴。2012年,茶光村保障性住房动工,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工程一期于2014年12月封顶;二期正在建设中。
主要人物
该村主要人物有张明春(1922-1948),1937年参加东宝边区游击大队,1948年在观澜墟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