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俗
民间风俗的一种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各呈风采。
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它起于何时?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
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
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
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由于茶性不二移,开花时籽尚在,称为母子见面,表示忠贞不移。如《红楼梦》书中,王熙凤送给林黛玉茶后,诙谐地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
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有作礼物时,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
总之,从古到今,我国的许多地方,在缔婚的每一个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茶来作礼仪。
茶与祭腌
我国以茶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时逐渐兴起的。南北朝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493年)遗诏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 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上贵贱,咸同此制。”
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
把茶用作丧事祭品,只是祭礼的一种。我国的祭祀活动,还有祭天、祭地、祭灶、祭神、祭仙、祭佛,不可尽言。
古代用作祭,一般有这样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 不放茶,久置茶壶、茶盅作象征。
我国许多兄弟民族,也有以茶为祭品的习惯。如布侬人的祭土地活动,每月初一、十五,由全寨各家轮流到庙中点灯敬茶,祈求土地 神保护全寨人畜平安。
祭品很简单,主要是用茶。再如云南丽江纳西族,无论男女老少,在死前快断气时,都要往死者嘴里放些银末、茶叶和米粒,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死者才能到“神地”。
祭祀活动中的以茶作祭品,可以说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带封建迷信的副文化。但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现象。
饮茶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其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各呈风采。就武夷山饮茶习俗而言,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等形式。由古代沿袭下来的饮茶习俗至今在有的农村或茶艺馆还依然可见。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敬茶
在武夷山的农村较为普遍的茶俗便是“客来敬茶”,“ 一杯香茗暂留客”,表达了武夷山人对客人的问候和敬意。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体现武夷山人重情好客的美德和传统礼节。
宋代以来,武夷山民间流传着“客至莫嫌茶当酒”的风俗,大抵客至,寒暄问候,邀请入座,主人的家属,立即洗涤壶盏,升火烹茶 ,冲沏茶水,敬上一杯香茶。
主人讲究“端、斟、请”;客人则留意“接、饮、端”的举动,主人以左手托杯底,右拇指、食指和中指扶 住杯身,躬着茶,微笑地说:“请用茶”。
饮茶人宜双手接杯,道声谢谢,端杯细啜,赞主人茶叶佳、好,一道茶后,寒暄叙话,主人复斟茶,饮毕不能将余泽倾倒,主人要待客人午后方可清理、洗涤茶具
擂茶
武夷山有的村流行着一种“喝擂茶”的习俗。擂茶是农家招待客人必备的饮料,其原料一般只用茶叶、大米、桔皮摆制。
讲究的还放入适量的中药菌陈、甘草川芎、肉桂等。喝起来特别香甜 ,是一种可口的饮料,特别是在炎夏,具有清凉解暑的功效。在喝擂茶的同时,还备有佐茶的食品,如花生、瓜子、炒黄豆、爆米花、笋 干、南瓜干、感菜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敬茶时擂茶碗内溢出的阵阵酥香、甘香、茶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实在令人心驰神往,是待客的佳品。
三道茶
“三道茶”是武夷山御茶园根据武夷山民间饮茶习俗,以“和、敬、怡、真”的思想为指导,整理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的饮茶方式(一般适用于茶馆)。“三道茶”包括“迎宾茶 ”、“留客茶”、“祝福茶”。
迎客茶
“迎客茶”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送上的第一盏茶,并配有茶点。茶点是具有武夷山区特色的米焦、芝麻果、咸笋干、芋果等。香醇的 茶和甜美的茶点,表示欢迎客人的到来。
留客茶
“留客茶”是让客人既能看到泡茶的技巧又能品尝到茶的色、香、味。一边品茶,一边交谈,无拘无束,其乐无比。
祝福茶
“祝福茶”在客人即告辞时,送上一杯桂花金桔茶,并送上祝福的吉言。
新娘茶俗
女婿茶姑娘若未出阁,来串门的小伙子就会特别多。因此,姑娘家要备好茶,待有客人来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
亲家母茶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都要去看望女儿,这就是所谓的“望朝”。望朝时,身为父母亲要随身携带一些茶、烘青豆、橙子皮伴野芝麻等等东西,这种茶称为“亲家母茶”。
新娘子茶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去请亲家的亲朋好友和长辈们到新娘子家来喝茶,娘家人这就是去喝“新娘子茶”了。
请新娘子茶姑娘出嫁后,家里的亲朋好友和要好的邻里,一般都要请新娘子去自家喝茶。如果是远亲,可以在过年正月的时候,邀请新娘子,也可以新娘子回娘家做头趟客时补请。
三碗茶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春节期间,难免亲朋好友要互相拜访,有客到来时,通常女主人须先给客人端上一碗“甜茶”,并送上祝福语,如:吃了这碗甜茶,年年生活甜如蜜之类的。然后乘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萝卜丝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细嫩的香绿茶,配上一些小茶点。
打茶会村里一些年轻的嫂嫂、年长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相互请喝茶3--5次。当地人称“打茶会”。一般,事先都会约好到哪家喝茶。主人在约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净茶碗和专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着邻里姐妹们的到来。客人一来到,主人就拿出她们珍藏在家中用石灰缸、甏、罐装的细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入各色佐料,再冲入沸水,双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花花绿绿的茶汤,边品茶边拉家常。她们之中,有的拖儿带女,有手拉孙儿孙女的,有边做针线活边品茶的,淡笑风生,热闹非凡,很有意思。
外国的茶俗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气候炎热,居民多食牛、羊肉和乳制品,缺少蔬菜,因此,长期以来养成了以茶代酒、以茶消腻、以茶解暑的生活习惯。巴基斯坦人饮茶的习俗带英国色彩。饮红茶时,普遍爱好的是牛奶红茶,而且喝得多、喝得浓。除了工厂、商店等采用冲泡法,大多采用茶炊烹煮法。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高地也有饮绿茶的,多数配以白糖,并加几粒小豆蔻,以增加清凉味。倘有亲朋进门,多数习惯用烹煮的牛奶红茶招待,而且还伴以糕点。
阿富汗
阿富汗的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提倡禁酒饮茶。阿富汗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少吃蔬菜,而饮茶有助于消化,又能补充维生素的不足。阿富汗人红茶与绿茶兼饮。通常夏季以喝绿茶为主,冬季以喝红茶为多。街上也有类似于中国的茶馆。用当地人称之为“萨玛瓦勒”的茶炊煮茶。茶炊多用黄铜制成,圆形,顶宽有盖,底窄,装有茶水龙头;其下还可用来烧炭,中间有烟囱,有点像中国的传统火锅。
土耳其
在土耳其,早晨起床,未曾刷牙用餐,先得喝杯茶,土耳其人喜欢喝红茶,煮茶时,使用一大一小两把铜茶壶,待大茶壶中的水煮沸后,冲入放有茶叶的小茶壶中,浸泡3~5分钟,将小茶壶中的浓茶按各人的需求倒入杯中。最后再将大茶壶中的沸水冲入杯中,加上一些白糖。土耳其人煮茶讲究调制功夫,认为只有色泽红艳透明、香气扑鼻、滋味甘醇的茶才恰到好处。
荷兰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在欧洲,荷兰是饮茶的先驱。远在17世纪初期,荷 兰商人凭借在航海方面的优势,远涉重洋,从中国装运绿茶至爪哇,再辗转运 至欧洲。最初,茶仅仅是作为宫廷和豪富社交礼仪和养生健身的奢侈品.以 后,逐渐风行于上层社会,人们以茶为贵,以茶为荣,以茶为阔,以茶为雅。 一些富有的家庭主妇,以家有别致的茶室、珍贵的茶叶和精美的茶具而自豪。 随着人们对茶的追求和享受欲望的不断增长,荷兰对饮茶几乎达到狂热的程 度,尤其是一些贵妇人,嗜茶如命,躬亲烹茶,弃家聚会,终日陶醉于饮茶活 动.以致受到社会的抨击。18世纪初.荷兰上演的喜剧《茶迷贵妇人》,就是 当时饮茶风波的写照。但是,对推动欧洲各国人民饮茶,起了不可低估的 作用。
荷兰人的饮茶热已不如过去.但尚茶之风犹在。他们不但自己饮 茶.也喜欢以茶会友。所以,凡上等家庭,都专门辟有一间茶室,招待客人喝 下午茶(他们饮茶多在午后进行)。若是待客,茶会开始时,主人还会打开精 致的茶叶盒,供客人自己挑选心仪的茶叶,放在茶壶中冲泡,通常一人一壶。 当茶冲泡好以后,客人再将茶水倒人杯子里饮用。饮茶时客人为了表示对主 妇泡茶技艺的常识。大多会发出啧啧之声,以示敬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8 22:58
目录
概述
茶与婚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