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令最早出现在
宋代,它是宋代兴盛
斗茶的产物。茶会时的游戏。由
一人作令官,令在座者如令行事,失误者受罚。 宋
王十朋 《
万季梁和诗留别再用前韵》:“搜我肺肠茶著令。”自注:“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
“茶令”一词虽见于宋代,但这种以茶为内容的行令形式,在
唐代已经出现。它以续诗“
接龙”形式,三五诗友促膝围坐,围绕一个茶的题材续成茶诗,谁续不上诗谁就当场受罚。如有一首著名的五言联句茶诗《月夜啜茶》,作者共有六人。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法家,开元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大师;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县尉;张荐:工文辞,是史官修撰;李萼:擢制科,历官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 即僧皎然,著名诗僧。他们在一次品茗行令中,创作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联句茶诗。诗曰:
这首啜茶
联句诗,六位诗人刮肚搜肠、别出心裁地寻索诗句,诗中还引用了诸如“泛花”、“
代饮”、“醒酒”、“月桂”、“流华”、“
疏瀹”、“不似春
醪”、“素瓷”、“
芳气”一系列与啜茶有关的代用词。至于“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两句,更是赞美
颜真卿这位尚书大臣,当为众望所归,使
行茶令联句作诗的结果,更加加强了宾主间的融洽气氛,提高了饮茶的品位。
茶令作为一种饮茶助兴作乐的游戏,最早流行于我国的
江南一带。据《中国风俗辞典》载:“茶令流行于
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或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所以,在逢年过节、婚庆喜事、亲朋相聚时,用茶作宴,若能创出妙趣横生的茶令,真能使人其乐融融,其情悠悠,增加喜悦气氛。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少有才名,早年助夫
赵明诚搜集研究金石书画,回青州(今山东益都)故第闲居时,他俩常用
行茶令的形式,饮茶助兴。李清照在她的《
金石录后序》中是这样记述的:“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
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隅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颠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李清照和
赵明诚行茶令研讨学问,与用此法行酒令不同,是赢家方可饮茶,而不许输者品茗。对此,清代学者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中亦有详尽记载。
南宋龙图阁学士
王十朋,精文通诗,又好茶令,他曾在诗中写道:“搜我肺肠著茶令”。他还介绍
行茶令的形式,注道:“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
钱钟书是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终年伏案潜心于著述,在笔耕劳作之余,乐与著名文学家
杨绛戏仿
南宋李清照和
赵明诚行茶令之雅举,不论谁输谁赢,每斗罢一局,彼此相视,捧腹大笑。如此睹茗,给他们晚年读书著说,乃至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钱钟书先生在《槐聚诗存》中写道:“翻书睹茗相随老,安稳竖牢祝此身。”
在台湾还时兴一种新的茶令游戏,叫猜返乡拳,其口诀有: 一国,两制,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四海,五洲,六万(旅费),七天(签证),八件(礼物),九别(重逢),十全(团圆)。双方以睹茗形式,胜者方得茗饮,这种行令睹茗猜拳之举,
颇有人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