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纹
古代寓意图案
古代寓意图案。汉、魏甚为流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锦绣上就有不少。茱萸是一种乔木,结实气味芳烈,可入药,古人认为能“辟除恶气,令人长寿”。《风土记》:“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淬除恶气,而御初寒”。
茱萸又名吴茱萸,属芸香科,是一种落叶乔木。其结实如椒子,成熟后会开裂,其籽香烈。
茱萸本是普通植物,古人尚之以为可辟邪。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九月九重阳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的习俗,这种习俗自汉魏南北朝以后一直延续下来。茱萸作为丝绸纹样,在史料中也有记载,《邺中记》列举后赵石虎织锦署生产的锦名中就有“茱萸锦”之名。在马王堆、楼兰、尼雅、营盘出土的织锦或刺绣中,都出现有一种相近的植物纹样,花枝卷曲,果实常作裂叶形,花有时呈蕾状,有时则为三瓣状,这种图案很可能就是茱萸纹,但这种茱萸纹并不是自然茱萸形象的写实。作为艺术题材,茱萸纹的产生有一个在植物原型基础上归纳、提炼、变形的过程。以茱萸为锦名,一方面取其吉祥辟邪之意,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织锦纹样的取材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刺绣、织锦和印花织物上,这种纹样表现为卷曲的花枝、裂叶形的果实,其他有时做蕾状,有时做三瓣的尖头状。其中以刺绣表现得最为清晰。此后,新疆楼兰古城、满城汉墓、诺音乌拉汉墓和新疆民丰尼雅遗址,也出土了这种植物纹样的织锦,其共同特征是:三瓣的花头、卷曲的枝蔓,有时加上盘绕的方折线。事实上这种纹样并没有马王堆汉墓同出的遣策对应,只是因其花头的轮廓有点像茱萸的果实或叶子,当学者提出可能是茱萸纹的说法后,逐渐被学术界认可,而将其统称为“茱萸纹”。由于茱萸纹的枝叶变形较大,有时与汉代流行的云气纹组合在一起,难以区别。
《西京杂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传说汉代桓景一家,因佩带了盛茱萸的绛囊,竟避免了一场灾祸。《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邺中记》说,石虎丝锦署中,锦的名称,也有“茱萸”一种。汉代织物上的茱萸纹,常见和云纹组合一起,构成四方连续纹样。在当时寓有辟除不祥,祝颂长寿的涵意。
尽管将这种汉代流行的纹样称为茱萸纹是今人的推断,但汉晋时期茱萸的确具有长寿辟邪的吉祥意义,且文献也有十六国时期织造茱萸锦的记载,因此,在中国装饰艺术史上,茱萸纹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茱萸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秦汉织锦茱萸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05 08:1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