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藻
茨藻科茨藻属植物
茨藻是茨藻科茨藻属植物。
形态特征
一年生沉水草本。多分枝。叶常聚生于枝端或对生,叶片带状,缘具刺齿6-11个,叶表叶背在中脉处常有少数棘刺状突起。花单生叶腋,雌雄异株,雄花有佛焰苞,雌花无花被。果实椭圆形。花果期夏、秋季。
植株纤长、柔软,二叉状分枝或单轴分枝;下部匍匐或具根状茎。茎光滑或具刺,茎节上多生不定根。
叶线形,无柄,无气孔,具多种排列方式;叶脉1条或多条;叶全缘或具锯齿;叶基扩展成鞘或具鞘状托叶;叶舌、叶耳缺或有。
花单性,单生、簇生或顶生,雌雄同株或异株;
雄花无或有花被,或具苞片;花丝细长或无,花药1室,纵裂或不规则开裂,花粉粒圆球形、长圆形或丝状;雌花无花被片或具苞片,具1、2或4枚(少有其他数目)枚离生心皮,柱头2裂或斜盾形。果为瘦果。
生长环境
生内陆淡水、半咸水、咸水或浅海海水中。
为害对象:水稻
发生规律: 生于稻田或静水池沼,是水稻田常见杂草,低洼积水稻田,有时发生数量较大,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及西南、广东等地
症状识别: 幼苗下胚轴明显,其基部与初生根相接处有一明显的颈环,其表面密生根毛,上胚轴不发育。子叶出土,针状,子叶鞘顶端呈倒心脏形;初生叶1片,互生,叶缘有疏细齿,无明显脉,叶鞘的顶端呈倒心脏形。成株长4—25厘米。根为须根系,入土极浅。茎于基部分枝,叉状,直径1毫米,基部节间长l一6厘米,渐至茎顶而渐短。叶叶鞘宽2—3毫米,上部倒心形,通常在每侧边缘有5—7个齿尖;叶片线形,分枝下部三叶轮生,上部对生,长1—2.5厘米,宽约0.5m,边缘每侧通常有6—10个细齿。花单性,均生于叶鞘内,雄花与雌花通常分别着生在相邻的叶腋内;雄花内具1个雄蕊,花药1室,外被椭圆形的佛焰苞,苞顶端有不规则的刺尖;雌花裸露,外无佛焰苞包被,花柱略呈圆柱形,顶端有2个不等大的柱头。果瘦果,条状长椭圆形,长2—3毫米,直径约0.6毫米,淡褐色或褐绿色。种子表面细胞为横的狭长方形。一年生沉水草本。花果期8—9月。种子繁殖。
种类
得到草茨藻小茨藻和澳古茨藻三个种的新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36,24和60。核型特征及外种皮细胞壁上构造,可望作为茨藻属植物分类的新证据,各类群的同工酶酶谱亦有这种可能性。日本茨藻、草茨藻、小茨藻和澳古茨藻等四个种的关系密切,并可能通过小茨藻而联系,推测小茨藻在茨藻属类群进化的一定阶段具关键作用。
本科共5属。我国产3属,12种,4变种。
1、 角果藻属Zannichellia 心皮通常(2-)4(-8)离生。瘦果先端具喙。我国产1种1变种。
a. 角果藻Zannichellia palustris角茨藻。产我国南北各省区。生于淡水或咸水中,亦见于海滨或内陆盐碱湖泊。广布劝酒。变异大,性状不稳定,须做深入研究。
b. 柄果角果藻Zannichellia palustris var. pedicellata
角果藻Zannichellia palustris
2、 丝粉藻属Cymodocea 花粉粒丝状。本属7种。我国海南产1种。本属分布区域宽广,产东半球热带到也热带海域,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直达红海。
丝粉藻Cymodocea rotundata产海南三亚。
3、 茨藻属Najas 有些种类茎上有刺。本属40-50种,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我国9种,3变种。
a. 大茨藻Najas marina 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台湾、云南等省区。生于池塘、湖泊和缓流河水中,常群聚成丛,生长于水中0.5到3米或更深,海拔可达2690米(云南泸沽湖)。也分布于朝鲜、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及欧洲、非洲和北美。全草可做绿肥和饲料。
b. 粗齿大茨藻Najas marina var. grossedentata
c.短果茨藻Najas marina var. brachycarpa 产内蒙古、新疆。中亚也有分布。
4.小茨藻Najas minor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新疆、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省区。成丛生于池塘、湖泊、水沟和稻田中,可生于数米深的水底,海拔可达2690米(云南泸沽湖)。也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各地。形态变异大。
5. 纤细茨藻Najas gracillima 产吉林、辽宁、内蒙古、台湾、浙江、湖北、福建、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多生于稻田或藕田中,亦见于水沟和池塘的浅水处,海拔达1800米。也分布于日本和美洲。
6 .高雄茨藻Najas browniana产台湾和广西等地;生于水深0.5-1米的咸水中。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西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等地。
7 .弯果茨藻Najas ancistrocarpa产江西浙江台湾湖北等地。生于0,5-2米深的静水中。也分布于日本。
8. 澳古茨藻Najas oguraensis产江西(鄱阳湖)、湖北(东湖)。生于0.5-2米的净水中。也分布于日本。
9 .东方茨藻Najas orientalis产吉林、辽宁、浙江、江西、湖北、台湾、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生于池塘、水沟、藕田、水稻田和缓流河中。水深0.2-2米,海拔达1800米。也分布于日本及欧洲等地。过去在我国一直被定为多孔茨藻Najas foveolata。
10.多孔茨藻Najas foveolata产广西(北海)生于水坑和池塘中。也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等地。
11.草茨藻Najas graminea产辽宁、河北、江苏、安徽、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省区。生于静水池塘、藕田、水稻田和缓流中,水深0.2-1米。也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朝鲜、日本及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12.弯果草茨藻Najas graminea var. recurvata 产湖北利川和咸丰。生于稻田中。雄茨藻Najas browniana产台湾和广西等地;生于水深0.5-1米的咸水中。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西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等地。
细胞分析
得到草茨藻、小茨藻和澳古茨藻三个种的新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36,24和60。核型特征及外种皮细胞壁上构造,可望作为茨藻属植物分类的新证据;各类群的同工酶酶谱亦有这种可能性。日本茨藻、草茨藻、小茨藻和澳古茨藻等四个种的关系密切,并可能通过小茨藻而联系,推测小茨藻在茨藻属类群进化的一定阶段具关键作用。
景观用途
茨藻生于湖泊等静水水域,在园林水体中常有生长,有助增加水中氧气,净化水质。也可放植于热带鱼鱼缸中,作点缀装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7 22:1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