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细菌性叶斑病
植物病害
豌豆细菌性叶斑病是由假单胞杆菌丁香假单胞菌豌豆致病变种引起的、发生在豌豆的病害。较老植株叶片染病病部水渍状,圆形至多角形紫色斑、半透明,湿度大时,叶背现白至奶油色菌脓;茎部染病初生褐色条斑;花梗染病可从花梗蔓延到花器上;荚染病病斑近圆形稍凹陷,初为暗绿色,后变成黄褐色。
病原特征
豌豆细菌性叶斑病病原为假单胞杆菌丁香假单胞菌豌豆致病变种(学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pisi (Sackett) Young. et al.),属细菌。菌体杆状,极生一根至多根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大小(0.58~0.82)微米×(1.11~3.28)微米。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灰白色,圆形稍凸,边缘波纹状。细菌生长适温28~30℃,最高35~36℃,最低0℃,50℃10分钟致死。
为害症状
豌豆细菌性叶斑病主要为害豌豆的茎荚和叶片。种子带菌的幼苗即染病。较老植株叶片染病,病部水浸状,圆形至多角形紫色斑、半透明,湿度大时,叶背出现白色至奶油色菌脓,干燥条件下产生发亮薄膜,叶斑干枯,变成纸质状。茎部染病,初生褐色条斑。花梗染病,可从花梗蔓延到花器上,致花萎蔫、幼荚干缩腐败。荚染病,病斑近圆形稍凹陷,初为暗绿色,后变成黄褐色,有菌脓直径3~5毫米。
侵染循环
病原细菌在豌豆、蚕豆种子里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
流行规律
植株徒长、雨后排水不及时、施肥过多易发病,生产上遇有低温障碍,尤其是受冻害后突然发病,迅速扩展。反季节栽培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1 18:41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为害症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