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店(máodiàn):1,乡村小客舍同“茅舍”。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示例:旧时茅店社林边。——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古地名:茅店是春秋时期古云梦北的定原驿站,位于武汉市
黄陂区祁家湾街东茅店。春秋战国时期,在商圣子贡的精心指导在茅店开办了第一家书院——
子贡书院。
孔子与子贡等众弟子周游列国至
楚国古都云梦,从曲阜出发经安徽锅阳、湖北麻城、定原(今黄陂)、孝感到达云梦。途径定原驿站茅店集,子贡当时心生一念,不如在此开设书院,一来弘扬儒学精神;二来则作为一条商道驿站,把南方的商品运往齐、鲁二国(今山东),再把孔子的
儒家文化传播到南方更多的地方。子贡的精心在黄陂茅店开办了第一家书院——
子贡书院。
鉴于茅店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建议,在原有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
书院。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
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初设讲堂5间,斋室52间。
宋太宗咸平二年(999)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
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取得了朝廷对兴学的支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发展。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
特点主要是:1、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的机关,又是学术研究的机关,实行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2、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进行讲会,开展争辩。3、书院内的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知训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高尚品德气节感染学生。
孔子对子贡非常器重,往往将其学说的真谛传授给子贡,如何为仁,何为士,何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样为政、为仁等。孔子在危难之时盼望子贡。《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病,子贡请见。
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唯有对子贡才如此表达情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载,子贡问孔子曰:“赐何人也?”子曰:“汝器也”。又问“何器也?”子曰:“瑚琏也(祭神之重要器皿)。”孔子死后,子贡终日守在灵旁。鲁哀公前去吊唁,子贡为孔子“生不能用”伤痛万分。
孔子葬后,弟子皆服丧三年,守墓“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唯有子贡多守墓三年,足见子贡与孔子感情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