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仙古洞
淮南市景点
茅仙古洞,位于淮南市凤台县城南3公里处的景点,开放时间为全年08:30-17:00。
发展历史
据记载:汉宣帝地节中(前69-66),茅山道教创始人之一的茅盈,曾在洞口外建草庵一座,尔后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陆续来此隐居,修身养性,采药炼丹,成仙得道。当地居民遂以茅仙洞名之,并遗有“炼丹井”古迹。
清天观始名“元同庵”,因僧道尼更迭居住而数易其名,直到清朝末年(约1907)方定命为清天观。到清光绪十七年(1892),道长葛明兴(正心),金大春募修地藏王殿,之后于光绪二十年铸成八卦洪钟一口现置院中,重达千斤。在灵雨空山闻得一声钟鸣,更衬托出道院之清幽。
继葛明兴、金大春之后,道长李至高、童至方得河南怀庆镇总兵谢宝胜(原为本庙道士,后还俗从军)资助、建三仙楼于茅仙洞口,“远望危楼空屿,耸翠流丹,即三仙楼也。”(据张敬生《重修茅仙洞三仙楼记》)籍以供奉三茅真君。民国二十三年,主持道长苏理纯素好老庄,行善积德,育炉烧炼长生药,真道行修盖寿丹,内功外行而俱有,领导大修三仙楼、山门、中殿、客厅、主殿等,焕然一新,威严壮观。寿县兴人汪以道书:“清天观”三大字,嵌在山门上方。门墙上道还嵌有“呼鹿耕烟种瑶草,招鹤下云倚古松”的泥塑。继之,苏宗善主持茅仙洞,清修苦行,1957年任中国道协理事,继任主持崔宗轩。现由崔宗轩簪冠徒、安徽省道协副会长纪诚修率道众开展道教活动。
今日茅仙洞,清天观座在山坡上一片300多平方米的平台上,正门的拱门顶上刻着清代书法家汪以道手书的“清天观”3个大字。进入拱门,一条青石板路直通天井。天井院北面的悬崖上古柏参天,院南是一排道房。西面有大殿,是一座雕梁画栋建筑,大殿后还有一进三清宝殿。茅仙洞上方,依山势筑有三仙阁,里面供奉三茅神像。阁下方两例各有六角凉亭一座。干百年来,茅仙洞香火不断,游人如梭。
传说古时有名叫茅盈、茅固、茅衷的三兄弟云游到此,见洞幽山秀,遂隐居洞中潜心修炼,后是道成仙,太上老君拜为司命真君、定录真君、保生真君,世称“三茅君”,所以这里的山洞叫“茅仙古洞”、“三茅古洞”,令人统称之“茅仙洞”。中峰山腰是茅仙古寺,寺前有一块几百平方米的平地,登上石阶,穿过依山的正殿,便能进入茅仙洞。洞口径五尺多,洞深五丈,用青砖铺地,再里进则洞狭不能入,传说此是“无底洞”,可远通蓬莱仙阁。此洞今属凤台县,已辟为旅游胜地。
主要景点
1、古丹井:古丹井位于双峰山北麓,始建于西汉年间,史载,淮南王刘安好黄老之术,闻此井汇山川灵气,集草木精华,在此筑炉炼丹,偶得豆腐,闻名天下。后三茅兄弟云游朝仙经此,见山清水秀,风水绝佳,便修仙于此,悬壶修道,普救众生,终成正果。
2、望淮亭:淮河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经豫、皖、苏三省,在江苏省江都市三江营入长江。流经凤台双峰山下,受山脉阻挡,水绕山转。壮哉淮水东去,唯此一段西流,形成“淝水三湾”,为淮河流域的精华河段。望淮亭建立双峰山悬崖之上,举目远眺,落霞与帆影齐飞,淮水共长天一色。
3、清天观:古称硖石寺、兴福寺,清朝末年定名为清天观。道观建于双峰山南崖,倚山面淮。临长淮之要津,衔青山之杰灵。寿县名士汪以道手书:“清天观”三大字,嵌在山门上方。
4、马扒泉:位于茅仙洞风景区东侧,寿凤公路北侧庐题山下。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征战南唐时,系战马于石上,马渴趵地泉涌,故名马扒泉。
5、寿唐关:位于清天观东1.2公里处,又称过驾楼、梳妆台,建于公元957年,距今已有1千多年历史,是南唐“以御北师”设立的关隘,筑于两山之间,关门朝向南北,寿唐关关上有重楼、钟鼓楼,东侧有碑,一面阴刻楷书“古寿唐关”四字,两侧有楼基30余间。为当年守兵营舍。
6、茅仙古洞:位于双峰山南崖壁上.相传为西汉年间,咸阳茅氏三兄弟隐居此洞潜心修炼,得道成仙。洞上建有“三茅殿”,供奉茅氏三兄弟神像,故称茅仙古洞。
7、慰农亭:又称禹王亭,位于西硖石山顶上,现已辟为小岛,复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方形瓦顶,石柱飞檐。石柱刻有西蜀籍知县颜海飏手书对联“选胜值公馀,看淮水安澜,硖山拱秀;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恒足,秋稼丰登”。
8、古皂角树:在西硖石山顶、慰农亭侧有一株古皂角树,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所植。
9、和靖梅:清天观内,有两棵株繁叶茂的和靖古梅,为宋代诗人林逋于公元1008年植下的两株腊梅。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11:20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