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绵疫病是由
烟草疫霉侵染引起的、发生在
茄子上的植物病害。茄子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受害果实先出现水渍状圆形病斑,病部稍凹陷,黄褐色至暗褐色,逐渐扩大为害整个果实,内部果肉变黑褐色腐烂。高温高湿,病部边缘不明显,表面产生白色菌丝体;遇干旱,病果失水干缩形成白色、棕褐色或黑褐色僵果,不易脱落。
病原特征
茄子绵疫病病原为烟草疫霉(学名:Phytophthora nicotiana van Breda de Haan),异名:茄疫霉(P. melongenae Sawada)、寄生疫霉(P. parasitica Dast.),属藻界卵菌门疫霉属真菌。
形态特征
烟草疫霉
菌丝白色,无隔膜,具分枝。发病部位形成的白色絮状霉层为病菌的菌丝、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从气孔伸出,细长,无隔膜,不分枝,顶生孢子囊,有时间生或侧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或卵圆形,大小20~72微米×25~12微米。孢子囊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孢子囊萌发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卵形。
生理特性
在水分不足或气温较高时,孢子囊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有性态产生卵孢子,圆形,无色至黄褐色,壁厚,表面光滑,直径19~27微米。病菌发育温度为8~38℃,最适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菌丝生长良好。相对湿度在85%左右时,孢子囊才能形成。
病菌除为害茄子外,还可侵染番茄、辣椒、马铃薯、黄瓜等多种蔬菜。
为害症状
茄子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侵害茄苗。条件非常适宜时,还能侵害叶、花、茎等。
幼苗的发病症状与成株期症状不同。幼苗发病时,嫩茎呈水渍状缢缩,发展很快,常引起幼苗猝倒,终至枯死;苗床湿度大时,在苗床或其附近床面上常见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
果实受侵下部老果受害较多。长茄系各品种多在果实腰部受害。发病初期病部生水浸状圆形病斑,逐渐扩大后可蔓延到整个果实。病部稍凹陷,黄褐色或暗褐色,在较高湿度下产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内部果肉变黑腐烂。当病斑扩展到全果二分之一时,果实就很容易与花萼脱离而掉落。病果落在潮湿地面,很快全果腐烂遍生白霉,最后千缩成为黑褐色的僵果。
叶片被害,产生不岘则形水渍状褐色病斑,有明显轮纹,扩展极快。潮湿时病斑边缘不清,生有稀疏的白霉,干燥时病斑边缘明显,易干枯破裂。
花常在发病盛期受侵,呈水渍状褐色湿腐,很快向下蔓延,常使嫩茎变褐腐烂、缢缩以至折断,其上部叶片萎蔫下垂,潮湿时也长出茂密的白霉。
侵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中的病残组织内越冬,
厚壁孢子也可以存活数月。越冬后的
卵孢子或厚壁孢子通过雨滴溅散到靠近地面的果实或叶片上,温湿度适宜时即萌发长出芽管和附着胞,并形成侵入丝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在组织内寄生。寄主显症后,在其表面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进行频繁的再侵染。农事操作和农具有时也能传播病菌。生长季末,病菌又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
流行规律
温湿度因素
一般在25~30℃和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时,此病极易流行。中国大部分地区在茄子生育期间温度的要求容易满足,湿度和降雨量就成为病害发生早晚和轻重的决定性因素。正因为病害和雨季直接有关,故各地发病的情况因气候不同而有差异。茄子绵疫病在南方一年通常有二次发病盛期。一次是梅雨季,即5月下旬开始发生,6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另一次是秋雨季,即8、9月份。而在北方只有7、8月伏雨季一次发病盛期,凡是伏雨季来得早、降雨量大、天气热的年份,则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果实的发病高峰往在紧接在雨量的高峰之后,一般田间在大雨后2~3天即可出现大量烂果。
管理因素
凡是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雨后积水或渠旁漏水的地块,发病均重。偏施氮肥、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或红蜘蛛为害严重的地块,发病也重。栽植密度也直接影响到发病的轻重。种植过密、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田间不通风发病亦较重;平畦栽植较高畦易于发病。在北方,茄地的垄向也与发病轻重有关。7、8月份多刮偏南风,故南北垄向比东西垄向发病轻。
发病与轮作制度也有密切关系。连作地发病早而重,合理轮作则发病轻。
品种因素
茄子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一般长茄系品种比圆茄系品种发病重,早熟品种较晚熟的抗病,含水分较少、纤维含量较高的种较抗病,但品质较差。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50℃的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甲醛300倍液浸种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后播种。或用53%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催芽播种或直播。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35%精
甲霜灵乳化种衣剂2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可包衣茄种4千克。
育苗前,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消毒。茄苗移栽前,畦面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消毒。
定植时,对穴盘苗,可用722克每升
霜霉威水剂700倍液蘸盘。半个月药效过后或进入雨季时,再用上述药剂灌根,隔15~20天一次,每次灌对好的药液250毫升。
发病前,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150毫升,视天气每10天灌一次。
①定植前先将茄苗用1:1:200的
波尔多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后带药定植。
②定植时用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
敌磺钠可湿性粉剂,按1:100的比例配成药土,每亩穴施或沟施药土45~100千克。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
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56%
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64%
噁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6.8%丙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
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倍液、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40克每升双炔·百菌清悬浮剂600~1000倍液、560克每升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000~3000倍液、75%百·福·福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乙铝·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
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52.5%噁酮·霜脲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6.25%
噁唑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倍液、62.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800倍液、10%
氰霜唑悬乳剂1500倍液、55%福·烯酰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6.8%丙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0克每升
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3000倍液或50%
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重点喷果实。7~10天一次,连喷3~4次,注意药剂应交替使用。
④发病重时可选用如下配方药:100克每升
氰霜唑悬浮剂2000~2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唑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4.51%霜霉·乙膦可溶性水剂1 000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0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2000~2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7%烯酰·吡唑酯悬浮剂750倍液+3%壬菌铜微乳剂750倍液等喷雾防治。
大棚栽培,可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亩,于傍晚封闭棚室,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烟熏过夜。或用5%百菌清粉尘1千克/亩喷粉,间隔7~10天用一次药,最好与喷雾防治交替进行。
分级指标
0级:全株无病;
1级:全株1/4以下叶片有少量病斑;
2级:全株中下部1/2以下叶片有病斑或茎杆分枝上有病斑;
3级:全株3/4以下叶片发病或单个分枝茎杆枯死和单株有1个果实发病;
4级:全株3/4以上叶片发病或单株有2个果实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