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达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教师
范鸿达,男,1994-2004年先后在曲阜、西安和北京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教师,主要作品有《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伊朗与美国:从朋友到仇敌》等。
人物经历
2004年博士毕业后赴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任教,2005-2007在厦大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兼职工作两年半,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领袖计划”访学者,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巴勒斯坦希伯伦大学访问学者,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1994-2004年,先后在曲阜、西安和北京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4年博士毕业后赴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任教。
2005-2007在厦大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兼职工作两年半。
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领袖计划”访学者。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
巴勒斯坦希伯伦大学访问学者。
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贡献
研究生招生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美国的伊朗政策研究”(2005-2008)。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当前中东国家的政治动荡及其对我国的影响”(2011-2014)
主持福建省教育厅2011年重点课题一项。
另外作为第一合作者完成国家社科课题两项、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一项。
完成国内外委托研究项目多项。
代表论文
加沙:多难未兴邦,世界知识,2012年第24期。
国际机制对巴以冲突难起作用,法治周末特约稿,2012-11-29
巴勒斯坦难民营状况考察,比较政治学研究(第3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9月,第262-291页。
阿拉伯青年:他们在关注什么,世界知识,2012年第17期。
希伯伦H2区巴勒斯坦人状况之考察,世界民族,2012年第4期。
阿拉伯动荡——基于历史、国家和政治的多维观察,战略与管理,2012年第4期。
不战不和的伊核危机有利中国,中国与世界观察,2012年第2期。
阿拉伯世界何以总伴着动荡,世界知识,2012年第13期(《新华月报》全文转载)。
中国在中东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1年06月。
China's policy options toward Iran,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2011.04。
关于伊朗人民党的探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12月。
中国在中东的风险分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7月。
波斯和犹太:民族和国家关系的演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04月。
美国和伊朗石油国有化危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月。
卡特政府与伊朗巴列维国王的倒台,西亚非洲,2008年12月。
巴列维国王时期美国对伊朗的军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2月。
美国肯尼迪政府的伊朗政策分析,济南大学学报,2007年07月。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兴起,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月。
伊斯兰威胁论解读,全球化与和谐世界,2007年05月。
20世纪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的思想冲突,世界民族,2006年12月。。
当前的伊朗国家安全:环境与对策,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11月。
霍梅尼时期的伊朗外交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10月
中东反美主义:美国的对策及其评价(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文),国际政治,2006年10月。
中东反美主义:美国的对策及其评价,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7月。
巴列维国王时期的美伊关系,西亚非洲,2006年06月。
当代西方伊斯兰威胁论批判,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12月。
西方伊斯兰威胁论剖析,外国问题研究,2005年07月。
巴列维国王时期的美国伊朗关系研究概况,中东研究,2005年06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美国伊朗关系,聊城大学学报,2005年06月。
伊朗伊拉克关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月。
伊朗外交:宗教领袖与总统的作用(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文),国际政治,2003年01月。
伊朗外交:宗教领袖与总统的作用,西亚非洲,2002年10月。
美国和伊朗1953年政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文),世界史,2002年09月。
美国与伊朗1953年政变,百年潮,2002年06月。
美国伊朗关系动向(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文),国际政治,2002年03月。
美国伊朗关系动向,西亚非洲,2002年01月。
专著教材
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学术专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
《伊朗与美国:从朋友到仇敌》(学术专著),新华出版社,2012年。
《游学中东》(学术考察笔记),新华出版社,2012。
学术会议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00:0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