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祠戏台
山东省肥城市境内的建筑
在干山乡蠡山,为范祠的门楼部分。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寓居于此。清光绪初重修。祠形似舟,歇山屋顶,飞檐斗栱,正脊彩塑二龙抢珠,戗脊各卧一龙,张口扬须,耸角展足。门楼有座戏台,面积40平方米,可南、两面演戏,东、西两侧有化妆、道具室。1982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范蠡祠,即陶公幽栖祠,位于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陶山,紧邻范蠡墓。清顺治年间重建。据分析,隋代范蠡祠的位置,应是离此十几米远的当今范蠡祠的后院。那里至今保留的一根房廊石柱,上刻有(宋)“宣和三年”(1121年)等字样。地上还有刻着“元符二年”(1099年)“宣和四年”字号的石柱和柱础。前面范蠡祠残留“靖康元年”刻字的石柱,可能就是从这里搬运过去的。从这些不同年号的石柱和遗留柱础看,北宋之前,这里曾有一座规模较大的范蠡祠,其无论是从占地面积来看,还是从建筑规模的宏伟程度来看,都较现存的范蠡祠要大的许多。
乾隆年间进士、陕西布政使巡抚、文学史家唐仲冕所著的《岱览》一书最后一卷中,完全记载了肥城和陶山范蠡的一些古迹,收录了清康熙年间肥城知县史廷桂的《重修陶朱公墓赞碑》一文,内容如下:
“陶山之阳,幽栖之侧,一冢屹然,千秋独立。传为越臣,於焉遗迹。缅想当年,为越良弼。败于会稽,困于石室,虽在颠沛,臣节不失。念在图复,寝不安席。终能沼吴,霸业显赫。功成者退,日中则昃。长颈鸟喙,早焉心恻。知足忠完,脱君险厄。扁舟五湖,飘然遐逝。致富敌国,变名自匿,更号陶朱,鸱夷子皮。忠以事主,智以自庇。千载而下,谁可与匹。霸业虽朽,忠名不赦。墓比黄金,此土是惜。纲常既维,宇宙扶掖,沧桑几易,乃至於今。秦篆既杳,汉赞谁识。颓然荆榛,一片孤石。藓食文字,久可摸索。第见樵夫牧竖,踯躅而叹于其侧曰:此非越大夫之墓欤!何碑字之模糊?觉今之非昔!时维已未,春日熙熙,招侣携朋,于此一适,凭今吊古,晨游竟夕。谒公之祠,寻公之迹。睹此烟没,心焉恻恻。千秋芳躅,可听泯灭!兴废利弊,何惜千百。爰命匠石,创为再勒。非谓公之霸业于此益著,庶几赤松子三笑三点额,指冢口诵八言,不致于遂熄。”
文中所提到的范蠡祠,就是清顺治年间重建的陶公幽栖祠。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2 09:1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