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琴芳,原名范二,1920年出生于湖南省永顺县杉木村一贫苦农民家庭。
人物生平
1934年11月,红二、六军团挺进湘西,在十万坪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为创建湘鄂川黔边根据地打下了良好基础。耳闻目睹了红军胜利的杉木村穷苦人,个个拍手称好。晚上,14岁的范琴芳依偎在母亲怀里,翘着小嘴嚷道:“妈,我明天不给财主做工了,听说红军是为穷人出气的,我要当红军去……”母亲张金莲摸着范琴芳的辫子,若有所思地说:“人家要你这毛丫头吗?”
不久,湘鄂川黔省少共书记陈罗英从龙家寨来到杉木村宣传革命道理,夜宿范二家里。第二天一早,陈罗英离去,却把装有几十块光洋的袋子忘记带走。正当陈罗英为此事着急之时,范琴芳和她的母亲将光洋送到了陈罗英住处,陈罗英感激不已,留她母女吃午饭,并动员她们参加红军。母女俩当即便报名参了军。
范琴芳参军后,被分配在龙家寨红军医院做看护伤员的工作,她做事勤奋主动,开始主要为伤员洗衣服,被子和绷带,随后便学会了给伤员换药。她看伤员为打白匪而受伤,心中格外难过,她一心只想替伤员减轻痛苦,所以上药时手脚特别轻。在开创和保卫湘鄂川黔根据地斗争中,红军不断与敌人激战,伤亡也大量增加,每天都有不少受伤的同志送到医院来,范琴芳不怕苦不怕累,整天整夜和医院的同志们一起照料伤病员。
一次,范琴芳随部队到万民岗一带活动,在红二军团做政治工作的李贞,看到范琴芳活泼机灵,便问她:你跟我学演戏、唱歌,好不好?范琴芳连忙回答,好。李贞亲自教她唱歌跳舞还替她取了个学名,叫“琴芳”。从此他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告别了湘鄂川黔根据地,踏上了万里长征的征途。范琴芳母女参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创举。范琴芳随肖克率领的红六军团跋涉,母亲张金莲则随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行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从湘西到陕北,范琴芳在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当宣传员,她走到哪里,就把笑声、歌声带到哪里。她为行进的部队指战员唱歌、说快板、喊口号;当部队停下休息时,她又为大家演出活报剧,鼓舞红军斗志。在《放下你的鞭子》节目中,她饰演小姑娘,演得非常感人,使不少同志流下了热泪。过雪山时,第十六师师长周球保见她走路艰难,牵来马让她骑,好说歹说不肯上,只得让她拉着马尾巴翻过了空气稀薄的大雪山。
翻过雪山,便进入了荒无人烟的草地。连走十多天,不见人烟,找不到粮食,只有靠野菜充饥,每当宿营的时候,范琴芳便四处寻找食物。一天,她走进一个喇嘛庙里,东寻西找不见粮,便生气地拍了下大肚子罗汉菩萨,嘟着嘴说:“我们天天行军战斗,得不到粮食吃,你整天无事,吃得胖乎乎的。你吐点吃的给我们吧!”谁知她用力过猛,震落了菩萨身后的一块木板,一些生了虫的青稞竟从洞口滚下来,范琴芳高兴得跳起来。她连忙将这些修菩萨放的“米谷菜”拾起来,足有二三斤,用袋子包好,返回了营地。她自己舍不得吃这些青稞,一部分给了伤病员,剩下一小包,送给了刚刚相会的母亲。
过草地时,贺龙的女儿远征诞生了,接生的就是范琴芳的母亲,为了表示感谢,贺龙总指挥特地派通讯员把范琴芳母女请来,用自己在沼泽地钓的几条鱼款待他们。夕阳隐去的时候,范琴芳和她的母亲张金莲走进了贺龙的帐篷内,贺龙高兴地将她们母女介绍给周围的人,并说:“今天草地设宴,慰劳大家,尤其是范琴芳和她妈妈,万里征程,不辞辛苦,古往今来,有几个像这样的英雄母女?等到革命胜利后,我要请作家来为你们写本《母女英雄传》。”贺龙的话给了范琴芳母女巨大的鼓舞。从此以后,范琴芳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工作。每到宿营地,往往大家都进入梦乡,范琴芳却仍坐在篝火旁边一针一线为战士们补衣服。
1936年7月,红六军团宣传队改为新剧团,范琴芳被分配到新剧团的二分队任宣传队员。部队经过陕西固北禹王村时,她仅用了半天时间的宣传鼓动,就动员了多名回族青年参加红军。同年8月,范琴芳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6年10月下旬,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范琴芳和她的战友们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不久,她便被选送到抗日红军大学学习。通过一年多的刻苦钻研,范琴芳不仅提高了文化水平,而且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1937年秋,她与学校校长等化装成商人去西安采购医药和学习用品,不幸在途中被国民党军车撞伤。伤愈返回延安后。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牺牲经过
1938年初冬,从抗日红军大学毕业的范琴芳,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随军剧团团长,跟随王震旅长向着抗日前线挺进。1938年底,她率剧团途经河北平山县时,突然遭到日军飞机的袭击。为指挥剧团人员疏散隐蔽,她不幸被弹片击中而倒在硝烟弥漫的血泊中。
人物纪念
这位活跃在抗日前线的18岁女战士,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生前用过的惟一留下的遗物就是长征中一直带在身上的那只灰布军袋,她的母亲张金莲在建国后送交湘西自治州博物馆收藏,以作为人们对她的永久纪念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