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丽·褒曼
好莱坞电影女演员
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好莱坞电影演员,毕业于瑞典皇家戏剧学院。
早年经历
英格丽·褒曼出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父亲Justus Samuel Bergman为瑞典人,母亲Friedel Adler Bergman为德国人。褒曼的父亲与母亲分别在她13岁及3岁时去世。14岁时,她就在日记中记录下了自己的梦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乡的舞台上。
1933年英格丽·褒曼高中毕业,她考上了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戏剧学院。在瑞典皇家戏剧学院学习期间,她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演艺经历
1935年,出演电影《Munkbrogreven》,这是她离开瑞典皇家戏剧学院后的第一次演出。
1936年她在瑞典主演了电影《寒夜琴挑》,随后引起了美国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的注意,决定将该片重拍成美国版,为她开启通往好莱坞的大门。
1939年,应大卫·塞尔兹尼克之邀前往好莱坞拍摄《寒夜琴挑》的美国版,这部电影是她的第一部英语片,影片上映后不仅让英格丽·褒曼在好莱坞受到关注,还使得赛尔兹尼克与她签订了七年的合同。
1940年,英格丽·褒曼登上百老汇舞台。
1942年,她与亨弗莱·鲍嘉共同主演了爱情电影《卡萨布兰卡》,在影片拍摄前,英格丽·褒曼为了更好地和亨弗莱・鲍嘉合作,特意看了很多遍他主演的电影《马耳他之鹰》《卡萨布兰卡》上映后受到好评,该片不仅是英格丽·褒曼演艺生涯的代表作,亦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影史百大爱情电影之首”。
1943年,主演电影《瑞典人在美国》;同年主演个人首部彩色电影《战地钟声》,并且凭借此片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44年,与查尔斯·博耶约瑟夫·科顿共同主演惊悚片《煤气灯下》,饰演继承了姑妈大笔遗产的少女宝拉;凭借在该片的表现,她获得了第17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45年,与格利高里·派克联袂主演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心理学影片《爱德华大夫》,饰演专心学术的精神病院心理大夫彼特森;同年,以电影《圣玛丽的钟声》入围第1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这也是她连续3年入围这个奖项。
1946年,与加里·格兰特共同主演希区柯克执导的间谍影片《美人计》,饰演开朗、热情的艾丽西亚·赫伯曼。
1948年,在电影《凯旋门》中扮演一位吸烟者;同年她主演了由维克多·弗莱明执导的传记电影《圣女贞德》。
1949年,英格丽·褒曼离开了美国好莱坞,前往意大利拍摄电影。
1951年,主演罗伯托·罗西里尼执导的意大利电影《一九五一年的欧洲》,饰演一位住在罗马的美国贵妇;同年,凭借电影《斯特隆波里岛》获得意大利银带奖最佳外国女演员奖。
1953年,与安娜·麦兰妮伊莎·米兰达共同主演意大利喜剧片《我们女人》。
1956年,在安纳托尔·李维克执导的爱情电影《真假公主》中饰演一个精神错乱的女人,凭借此片她获得了第2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第14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女演员奖,获奖以后英格丽·褒曼返回了美国。
1958年,与加里·格兰特共同主演爱情电影《钓金龟》,饰演英国女演员安娜小姐,凭借该片她获得了第19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1961年,主演由安纳托尔·李维克执导的爱情电影《何日君再来》。
1964年,参与拍摄电影《贵妇怨》,剧中她饰演百万富婆卡拉。
1965年,主演电影《爱之女神》;同年,与让娜·莫罗雪莉·麦克雷恩共同主演爱情电影《黄色香车》。
1969年,与沃尔特·马修戈尔迪·霍恩合作出演喜剧电影《仙人掌花》,凭借此片英格丽·褒曼获得第70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提名。
1973年,担任第26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的主席。
1974年,在犯罪悬疑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中饰演瑞典老妈妈Greta Ohlsson,并且凭借此角获得了第47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1978年,在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电影《秋天奏鸣曲》中饰演一位钢琴家,并以此片第7次入围奥斯卡奖,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在电影中出现。
1979年,她担任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奖典礼的颁奖嘉宾。
1982年,主演迷你电视剧《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剧中她扮演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这也是褒曼最后一次演出。同年,她凭借该剧获得了第34届艾美奖最佳女主角奖。
2015年7月20日,英格丽·褒曼的纪录影片《英格丽·褒曼口述实录》在戛纳电影节期间放映,褒曼生前的珍贵影像和书信资料首次曝光。
个人生活
感情经历
1937年7月10日,英格丽·褒曼与牙医Petter Lindstrom结为夫妻;1938年9月20日他们的女儿Pia Lindstrom出生。1948年英格丽·褒曼观看了罗伯托·罗西里尼执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同胞》,主动写信给罗西里尼要求与之一起拍片,二人由合作伙伴逐渐发展成了情侣。1949年,英格丽·褒曼因与罗伯托·罗西里尼发生婚外情而遭到舆论谴责。
1950年,Petter Lindstrom与英格丽·褒曼离婚;同年5月24日,褒曼与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在墨西哥举行婚礼。1952年英格丽·褒曼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伊莎贝拉·罗西里尼与伊斯塔·英格丽·罗西里尼。1958年,褒曼和罗伯托·罗西里尼正式离婚。同年12月21日,英格丽·褒曼与从事戏剧演出事业的瑞典人拉尔斯·施密特结婚。
晚年生活
1973年11月,英格丽·褒曼发现自己患有癌症。截止1980年,褒曼已动了两次手术,割去了左右乳房。但两次手术并没有根除病灶,癌细胞已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1982年8月29日英格丽·褒曼在英国伦敦去世,死因是乳癌手术后产生的淋巴瘤并发症。褒曼去世的那一天,亦是她67岁的生日。她的遗体在瑞典火葬,大部分的骨灰被洒向大海,其余的骨灰则与她的双亲一起埋在斯德哥尔摩的公墓。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参演电视剧
出版书籍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英格丽·褒曼是在好莱坞大放光芒的瑞典巨星,她以《卡萨布兰卡》中的演出而闻名于世。以美丽、圣洁、自然而著称于世的英格丽·褒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尽管她因一场婚外情而几乎毁掉了她的演艺生涯,但她在世界电影史上的独特地位却并未有太大动摇,她那许许多多风格不同的银幕形象活在了影迷心中。(凤凰网评)
英格丽·褒曼是最为光辉的一个,在和她同年代的那一批华美的女明星实在多到不可历数,她不同于她们任何一个人,她仿佛不是人间的颜色,她不似梦露那样的性感,没有赫本那样的单纯,她甚至不具备伊丽莎白·泰勒的妖媚。可是她就是那样圣洁着,如某种信仰里的偶像一样,笑而微露,不可亵玩,只能仰望。(北方网评)
英格丽·褒曼拥有端庄的容貌,迷人的嗓音,非凡的演技,她清新典雅,表演自然淳朴。在她饰演的电影角色中,观众不太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她在表演时的那种真实性吸引着观众去欣赏她的作品。(国际在线、搜狐网评)
英格丽·褒曼热衷生活,不挥霍无度。她虽然是一位极具魅力的女人,但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她有一种可贵的单纯,她坦率地面对别人,如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她有一颗善良、博爱的心,在战争年代她到处举办慰问演出,把欢乐带给最普通的士兵。(金娟评)
英格丽·褒曼拥有惊人的幻想力;在电影里或舞台上,这样的幻想对她有利;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会成为她的痛苦。(导演乔治·库克评)
英格丽·褒曼两次抛夫弃子、改嫁他人的原因不是喜新厌旧,而是出于她太过理想化的情感追求。(美国作家夏洛特·钱德勒评)
参考资料
英格丽褒曼.时光网.
英格丽褒曼.豆瓣电影.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3:56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