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8O2,被列为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管控。
基本信息
化学式:C8H8O2
分子量:136.148
CAS号:103-82-2
EINECS号:203-148-6
理化性质
密度:1.081g/cm3
熔点:77.5℃
沸点:265.5℃
闪点:132℃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氨水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2250mg/kg;大鼠腹膜腔LD50:1600mg/kg;小鼠经口LD50:2250mg/kg;小鼠腹膜腔LD50:2270mg/kg;小鼠皮下LD50:1500mg/kg;兔子皮肤接触LD50:>5mg/kg;豚鼠经口LD50:2250mg/kg。
2、生殖毒性:受孕4天的大鼠经口TDLo:450mg/kg。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有机酸易在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中形成酸雨。因而当pH值降到5以下时,会给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鱼的繁殖和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进入水中毒害鱼类。水体酸化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耐酸的藻类、真菌增多,而有根植物、细菌和脊椎动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率降低。酸化后会严重导致湖泊、河流中鱼类减少或死亡。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37.36
摩尔体积(cm3/mol):116.8
等张比容(90.2K):305.6
表面张力(dyne/cm):46.7
极化率(10-24cm3):14.81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1
氢键受体数量:2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37.3
重原子数量:10
表面电荷:0
复杂度:114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管制信息
苯乙酸(易制毒-2),根据《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作用与用途
苯乙酸是医药、农药、香料等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在医药工业中用于
青霉素、
地巴唑等药物的生产。苯乙酸经氯化、酯化得到α-氯代苯乙酸乙酯,用于
稻丰散和乙基稻丰散的生产,这两种农药是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苯乙酸本身也是农药植物生长激素。苯乙酸广泛存在于葡萄、草莓、可可、绿茶、蜂蜜等中。苯乙酸在低浓度时具有甜蜂蜜味,在1ppm以下仍具有甜味,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成分。苯乙酸还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