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醇,化学名称为1-苯基-1-丙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9H12O,为无色油性液体,与甲醇、乙醇、乙醚、苯和甲苯混溶和甲苯混溶,主要用作利胆药。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化学式:C9H12O
分子量:136.191
CAS号:93-54-9
EINECS号:202-256-0
理化性质
密度:0.994g/cm3
沸点:219℃
闪点:90.6℃
折射率:1.525
外观:无色油性液体
溶解度:与甲醇、乙醇、乙醚、苯和甲苯混溶和甲苯混溶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41.97
摩尔体积(cm3/mol):137.0
等张比容(90.2K):339.0
表面张力(dyne/cm):37.4
极化率(10-24cm3):16.63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1
氢键受体数量:1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0.2
重原子数量:10
表面电荷:0
复杂度:84.7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用途
主要用作利胆药。
药典信息
来源
本品为1-苯基丙醇,含C9H12O不得少于98.5%。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油状液体,气芳香。
本品在甲醇、乙醇或三氯甲烷中极易溶解,在水中微溶。
相对密度
本品的相对密度(通则0601)为0.992~0.996。
折光率
本品的折光率(通则0622)为1.517~1.522。
鉴别
1、取硝酸溶液(1→2)10mL,置试管中,加5%重铬酸钾溶液5滴,摇匀,再加本品2滴,振摇后,溶液显浅蓝色。
2、取本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47nm、252nm、258nm与26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232图)一致。
检查
苯丙酮
取鉴别2项下测得的吸光度,247nm处吸光度与258nm处吸光度的比值,不得过0.79。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8g,精密称定,精密加新配制的醋酐一吡啶(1;4)5mL,附回流冷凝管,置水浴上加热1小时,加水10mL,继续加热10分钟,放冷,用丁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10mL洗涤冷凝管和瓶颈,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68.10mg的C9H12O。
类别
利胆药。
贮藏
密封保存。
制剂
苯冰醇软胶囊。
药品简介
药理作用
苯丙醇为强效利胆药,具有较强的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能增加肝脏血流量,使胆汁中水分及胆酸、胆固醇、胆色素等固体成分均增加,从而改变胆汁稠度;同时苯丙醇有轻度解痉作用,能松弛奥迪括约肌,促使胆汁及胆道小结石排出。口服后能促进脂肪消化,减轻腹胀、腹痛、厌油、恶心等症状,并能增加食欲。此外,苯丙醇还能加速胆固醇转变成胆酸的过程,因而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对降低氨基转移酶、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苯丙醇后迅速自胃肠道吸收,主要分布于肠、肝、胆囊、肾等器官。健康人体口服苯丙醇0.2g后30min,胆汁中胆红素增加2.5倍,2h后胆酸增加3倍。另外,健康人体口服苯丙醇0.1~0.2g约1~1.5h达血药浓度最高峰值,血浆半衰期约4~6h。主要在肝脏代谢,以代谢物及部分原形自胆汁及尿中排泄。
适应症
1、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运动功能障碍、胆道术后综合征。
2、高胆固醇血症和脂肪肝、慢性肝炎。
3、消化不良综合征,尤与肝胆疾病有关者。
禁忌症
1、对苯丙醇过敏者。
2、肝性脑病。
3、胆道阻塞性黄疸。
4、胆囊积脓。
5、严重肝功能减退。
6、高胆红素血症。
7、急性肝炎。
注意事项
1、对本品过敏者、胆道阻塞性、黄疸患者禁用。
2、如应用本品超过3周,每日剂量不宜超过2粒。
3、妊娠期头三个月慎用。
4、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
6、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轻微,偶有胃部不适,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用法用量
每次0.1~0.2g,每天3次,餐后服。急性病例,可酌情递增至每次0.2g,每天4次。如治疗超过3周,每天剂量不宜超过0.1~0.2g。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S23:Do not breathe gas/fumes/vapour/spray.
不要吸入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S24/25:Avoid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
风险术语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