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葛
豆科苦葛属植物
苦葛(Toxico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am ex Benth.) A. N. Egan & B. Pan bis)又名云南葛藤,是豆科苦葛属缠绕草本植物。苦葛各部被疏或密的粗硬毛;羽状复叶具小叶,小叶卵形或斜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急尖或平截,两面均被粗硬毛;总状花序纤细,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白色,花萼钟状;荚果线形,直,光亮,果瓣近纸质;花期8月;果期10月。
形态特征
豆科苦葛属缠绕草本植物,又名云南葛藤。各部被疏或密的粗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基着,披针形,早落;小托叶小,刚毛状;小叶卵形或斜卵形,长5-12厘米,宽3-8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急尖至截平,两面均被粗硬毛,稀可上面无毛;叶柄长4-12厘米。
总状花序长20-40厘米,纤细,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白色,3-5朵簇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花梗纤细,长2-6毫米,萼钟状,长5毫米,被长柔毛,上方的裂片极宽,下方的稍急尖,较管为短;花冠长约1.4厘米,旗瓣倒卵形,基部渐狭,具2个狭耳,无痂状体,翼瓣稍比龙骨瓣长,龙骨瓣顶端内弯扩大,无喙,颜色较深;对旗瓣的1枚雄蕊稍宽,和其他的雄蕊紧贴但不连合。荚果线形,长5-8厘米,宽6-8毫米,直,光亮,果瓣近纸质,近无毛或疏被柔毛。花期8月,果期10月。种子3-8粒,肾形,种脐明显,褐色,千粒重8.1克,硬实率40-50%。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旷野。在中国云南生长于海拔1100-3500米的荒地、杂木林中;在四川生长于海拔1000-2100米的山沟谷地、灌木林中。适应性较强,能耐寒,抗旱,在石灰岩山地生长良好,最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土质较深厚的灌丛中生长迅速,能很快形成覆面。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及缅甸;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云南(维西、香格里拉、兰坪、丽江、大理、鹤庆、漾濞、通海、大姚、楚雄、双柏、武定、嵩明、元江、江川、禄劝、峨山、砚山、麻栗坡、文山、西畴、绿春、景东、墨江、西盟、西双版纳、潞西、腾冲)、四川(雅安、凉山、阿坝等)、贵州(威宁、兴义、花溪等)、广西。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有种子直播、扦插繁殖、压条繁殖。
种子直播:苦葛硬实率高(50-70%),播前必须进行处理,其方法有:物理的,把种子混入粗砂粒,放在布袋里锤打,使粗砂同种子摩擦,使种子易于吸水(根据这个原理已有硬实种子摩擦机)。化学的,如用硫酸盐酸浸种等。生物的,将种子贮藏1年,不播当年收的种子。当春季气温回升到10℃时,即可播种,在生荒地上挖穴,施肥即可播种,每穴2-3粒种子,每公顷用种量25-30千克。苦葛种子发芽慢,苗期生长慢,易被杂草湮没,生产上少用此法。
扦插繁殖:苦葛茎节处理生出不定根,为无性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培育扦插苗的方法:选取成熟、健壮、无病的茎,剪成20-30厘米长的茎段,每茎段保留2-3片叶(节),将茎的基部埋入土中,将1片叶或芽露出土面。上盖地膜,及时浇水,扦插约2周即生根存活。经试验,在大田无保护条件下,成活率很低。采用秋季在苗床扦插或在温室内扦插,其成活率高。翌年春季待扦插苗高40-50厘米时即移栽上山。经试验,不同药剂处理可促进扦插条发根,提高其成活率。
压条繁殖:当苦葛生长很繁茂时,5-6月选雨后天气,用铁铲铲土将苦葛节间覆盖,叶片外露,7-8月视发根情况,再用土覆盖次。待节上发根腋芽长出以后,切断与母株的联系。到翌年春季苗高30-40厘米时,即移苗上山。行距1.5-2米,株距1米。每公顷总苗数为3000-4500株。压条繁殖法,省工,不占用土地,翌年移栽效果好。
栽培技术
建植地选择:苦葛侵占力强,能适应多种环境,在森林砍伐迹地或疏林隙地均可先种植苦葛,待土壤肥力增加再造林,其成活率高。苦葛有快速绿化、经久不衰的优点。
整地施肥:种植苦葛的专用地上应先清除地面乱石、土丘;凡坡地均不宜全面翻耕。由于行株距大,移栽或播种前用条播或穴播较为省工,条距0.8-1.2米。穴播可挖长、宽各0.5米,深0.4米的穴,把表土挖向坡的上方,心土挖向坡的下方,填土时先填表土。为促进苗期生长,藤蔓快速覆盖地面,基肥的施用必不可少。
管理:苦葛育苗移栽上山,要注意经常浇水保苗成活,由于行株距大,要及时补苗。在穴内及距穴1米范围内要除灭杂草。有条件的,在移栽前要重施基肥,移栽后苗期视情况及时追肥。待苦葛完全覆盖地面后,杂草将难于入侵。注意病虫害的防除。
利用:苦葛草地可放牧利用,全年可放牧3-4次,每次利用不可过重,采食1/3-1/2的茎叶即可转移牧地。苦葛制于草每年可刈割2-3次,第1次在初夏,第2次初秋,冬前将茎叶全部刈割。刈割留茬30厘米左右。用作小牛饲料,刈割期提前10天。用作青贮料,刈割期可晚10-15天,以提高鲜草产量。晒制干草要在茎叶已长成型,水分含量相对较少,叶片不易掉落时刈割。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苦葛根入药,味辛、苦,性平,有清热透疹,生津止渴的功效;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麻疹不透,热病口渴,多饮,吐血和口疮等症状。
饲用价值
苦葛各部位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叶和嫩尖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茎叶粗纤维含量较高,尤其是结实以后,其采食率适口性均差,应提前至开花期刈割或放牧,或者叶嫩枝和茎分开利用较合理。苦葛对牛羊适口性均好,每年可放牧2-3次,温暖季节雨水调匀,可隔1.5-2个月放牧1次。每年每公顷可刈割鲜草60-75吨,折干草20-25吨。每公顷可收种子0.75吨。作为良等饲用植物,牛、羊喜食。
经济价值
苦葛茎皮纤维可制人造棉及代麻用;可精制成衣服,茎可供编织藤器。
藤供做杀虫剂。
生态价值
它是退耕还林还草的首选植物。还可用于在江、河、池塘、堤岸、冲刷沟壁、公路(铁路)沿线等保持水土绿化、美化。
参考资料
苦葛.植物智.
苦葛.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0 12:5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