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
医学术语
苦夏就是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苦夏其实并不是病,不过严重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以利于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消除苦夏症状。所以,多食瓜果可以度苦夏。
引起原因
体质因素
平时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较虚弱,如果饮食失节,饥饱失宜,偏嗜生冷,损坏肠胃,以致抵抗力减弱,就很容易患“苦夏”。
气候因素
夏季天气炎热,空气中湿度较高,暑湿邪气乘虚而入,人们白天身处炎日之下,夜晚纳凉露宿,或吹风扇,开空调过量,暑因寒发,容易得病。
苦夏调理有方
苦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湿热重型。主要表现为身热、口干欲饮、口中黏腻、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可采取清热祛暑化湿的方法,主要用药有:荷叶、藿香、薏苡仁、滑石、茯苓、半夏等;二是气虚型。这类人通常容易疲倦、四肢无力、气短、不思饮食。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能和胃化湿、益气健脾;三是气阴两虚型。这类人除了有气虚表现外,还会出现阴虚内热症状,如手脚心发热、潮热、盗汗、清瘦、口干、舌质红。可用西洋参、麦冬、知母、玄参、黄芪、石斛等益气养阴。
参考资料
“苦夏”多喝“双麦”茶.中国中医药报数字报刊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7 11:43
目录
概述
引起原因
苦夏调理有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