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草
罂粟科紫堇属植物
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 Turcz.),毛茛目罂粟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0~50厘米,具主根;茎自基部铺散分枝,灰绿色,具棱;叶片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顶端圆钝;总状花序,多花,花粉红色至淡紫色,平展;蒴果椭圆形,下垂,具2列种子;种阜鳞片状。地丁草花期4月上旬至中旬,通过种子繁殖。《本草纲目》记载:“箭头草,形似也。独行虎,以功名也”。
植物学史
《本草纲目》记载:“箭头草,形似也。独行虎,以功名也”。
形态特征
地丁草为二年生灰绿色草本,高10-50厘米,具主根。茎自基部铺散分枝,灰绿色,具棱。基生叶多数,长4-8厘米,叶柄约与叶片等长,基部多少具鞘,边缘膜质;叶片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一回羽片3-5对,具短柄,二回羽片2-3对,顶端分裂成短小的裂片,裂片顶端圆钝。
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总状花序长1-6厘米,多花,先密集,后疏离,果期伸长。苞片叶状,具柄至近无柄,明显长于长梗。花梗短,长2-5毫米。萼片宽卵圆形至三角形,长约0.7-1.5毫米,具齿,常早落。
花粉红色至淡紫色,平展。外花瓣顶端多少下凹,具浅鸡冠状突起,边缘具浅圆齿。上花瓣长1.1-1.4厘米;距长约4-5毫米,稍向上斜伸,末端多少囊状膨大;蜜腺体约占距长的2/3,末端稍增粗。下花瓣稍向前伸出;爪向后渐狭,稍长于瓣片。内花瓣顶端深紫色。柱头小,圆肾形,顶端稍下凹,两侧基部稍下延,无乳突而具膜质的边缘。
蒴果椭圆形,下垂,约长1.5-2厘米,宽4-5毫米,具2列种子。种子直径2-2.5毫米,边缘具4-5列小凹点;种阜鳞片状,长1.5-1.8厘米,远离。
产地生境
生长于近海平面至1500米的多石坡地或河水泛滥地段,山沟、溪流及平原、丘陵草地或疏林下。
分布于甘肃、内蒙古、江苏、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地。
蒙古东南部、朝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腊兹多耳诺耶河谷也有分布或逸生。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宜在水源充足、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种植,怕干旱。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每亩约需种子3~4公斤。通常与禾本科植物套种。小暑与大暑节待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封垄后,在行间浅锄地面,将种子均匀撒入行间,用大锄推一遍,将种子埋严,浇水,要保持畦面湿润,30天左右出苗。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因地丁为喜阴植物,故出苗后要勤浇水,加强管理。大秋作物成熟收获时,注意不要埋住地丁苗。上冻前要浇冻水,覆圈肥。翌春化冻后,将粪块砸碎,整平。清明至谷雨节新生叶尚未布满地面时,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后要浇水。立夏后停止浇水,以防茎、叶腐烂,降低产量。
主要病虫害:惊蛰节前后,幼苗返青时,常有一种鳞翅目的黑色幼虫,咬食嫩芽,为害甚大,可用青虫菌(腊螟杆菌三号)500~1000倍液喷杀,或每亩用2500克菌粉加15~25公斤细土配成毒土,撒施田内毒杀。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①《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寒。”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寒,味苦,小毒;入心、脾经。”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①《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痈疽疔肿,淋巴结结核。”
②《河北中药手册》:“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消炎解毒。治黄疸肝炎,高热烦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克(鲜者50~10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
药理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其水提取物(1:80)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延缓孤儿病毒致细胞病变的作用。用全草制成苦地丁注射剂,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
有体外抗菌作用,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试管法);对葡萄球菌(金黄色和白色)、八叠球菌也有作用(琼脂平板打洞法)。亦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1:10苦地丁注射液对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爱柯18、柯萨奇B1、腺病毒Ⅲ型均未见抑制;对4个凝血单位的流感亚甲京科68-1株(1:160)无抑制,而对副流感仙台株有抑制。
毒性很小,体寒虚弱,孕妇不宜服用。小鼠用相当于人用量的120倍左右(8毫升/公斤)腹腔注射,未见死亡;用10毫升/公斤则有3/10死亡。苦地丁注射液对麻醉猫与犬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半分钟内恢复;用离体蛙心灌注,有抑制心脏的作用。
化学成分
含有10多种生物碱。从其中得到苦地丁甲素、乙素、丙素和丁素(暂名)4种不同的生物碱。另含香豆精类内酯、甾体皂甙、酚性物质、中性树脂和挥发油等。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成团,伸展后长5-30cm。主根扁圆柱形,长3-5cm,直径1-1.5(-3)mm;表面棕黄色或黄白色,较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常呈二股扭曲状,有支根和须根;质较硬,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中心棕色。
根茎较短,长2-5mm,有节,可见叶痕;质硬,断面黄白色,中心有白色髓或中空。茎丛生,纤细,有5个棱脊及纵纹,灰绿色或黄绿色,长5-20cm,直径1-2.5mm,节间较长;质柔软,易压扁,断面中空,略呈纤维性。
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灰绿色,有长柄;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纤细;柔软。花淡紫色,少见或已皱缩破碎。
蒴果灰绿色或黄绿色,扁长椭圆形;果皮质脆,常破碎或裂成2片,留有两条棕黄色的种框。种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泽。气青草样,味苦而持久。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略呈五角形。表皮细胞1列,外被较厚的角质层;气孔有的略下陷。皮层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棱脊处有厚角细胞7-10列,中柱鞘纤维环有1-2列纤维,棱脊处为4-5列;纤维胞腔较大,壁非木化。外韧型维管束位于棱脊处。韧皮部狭窄。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壁均非木化。髓部中央有大空腔。根横切面:最外层为4-6层木栓细胞,壁木栓化并微木化;栓内层广阔,薄壁细胞类圆形。韧皮部宽广,可见散在的筛管群,韧皮射线不明显。形成层环状,细胞扁平。
本质部由导管、纤维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散列或2-4个成群排列,多角形或类圆形,壁木化;木纤维发达,排列在导管的周围,壁不木化。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演粉粒与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多为单粒,类球形,直径2-8μm,草酸钙簇晶直径20-30μm,栓内层尚可见到与草酸钙簇晶同细胞或单独存在于细胞中的类言形棱晶,长径10-25μm。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10min,滤过。滤液稍浓缩后,取1ml,加浓盐酸4-5滴及镁粉(或锌粉)少许,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溶液呈粉红色。(检查黄酮类)
(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约1g,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残渣加2%盐酸约5ml溶解,用氨水碱化,氯访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为样品液。以普罗托品、紫堇灵为对照品。点样于碱性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醚-乙醇-氨水(18:2:1:0.05)展开10cm。取出,晾干,喷以改良碘化秘钾试剂,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位置显相同橘红色斑点。(检查生物碱类)
植物文化
地丁草花语代表坚韧和诚实。
参考资料
地丁草.植物智.
地丁草.植物通.
地丁草.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00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