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miáo yì,释义是指后代子孙,即
后裔。
《魏世家》:“魏之先,毕公高之後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
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宋 曾巩 《送关彦远赴河北》诗:“ 子明 高谊众人知,苗裔
清材世所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
力排众议》:刘豫州虽云
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
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
抗衡哉!
冯梦龙《
喻世明言》:你虽然才艺出色,偏觉
雅致,不似青楼习气,必是一个名公苗裔,今日休要瞒我,可从实说与我知道,果是何人?
晚清 ·
龚自珍 《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
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