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日新,1934年5月出生,
清华大学研究员(退休),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籍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
工作经历
1958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五年制)。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土木建筑系和工程力学数学系。1964~1966、1976~1991年曾任工程力学数学系教务科长(讲师)、教研室主任、工程力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等。1991年任基建规划处处长(研究员),1997退休,至2006年继续任该处顾问。现为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1956年入党,政治辅导员,曾任土木建筑系分团委副书记、校团委委员、党支书、系党委委员、清华大学校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主编有《
气压传动与控制》、主译有《流体逻辑导论》、论文有“清华校园规划的原则及其体现”、“清华园九十年的变迁”等十余篇。
他退休前后近20年,着力研究清华大学校史和涉及清朝历史的清华园史。著有《熙春园·清华园考——清华园三百年记忆》,为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专著。该书由顾秉林题书名,吴良镛、李学勤、罗哲文、张宝章作序。
百年校庆后著有《
导游清华园》,2012年8月出版。
活动经历
2010年9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苗日新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为570余名师生做了题为“熙春园清华园三百年中国文化圣地百年文教圣地”的精彩演讲,以历史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带领听众追溯了三百年间清华园的深厚文化历史。
苗教授围绕《
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御制律历渊源》等中国科技史上极具价值的着作的成书历史与清华园(熙春园)的关系,通过实地考察,测量研究,对珍贵史料有关善本书和影印本的考证,同时广泛的参考了其他史书资料,指出西学东渐的发源地之一正是清华园的西部。他骄傲的告诉大家,从陈梦雷的《古今图书集成》到清华学校四大导师的国学研究院,从编撰《律历渊源》的中外学者们到科学馆走出来的80多位留洋院士,清华园在西学东渐,中外融会古今贯通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所扮演的文化圣地角色一直是一脉相承的。他同时也批评了一些知识分子在对待历史事件方面缺乏考证,缺乏依据而妄加结论的不严谨态度,告诫青年学生不要盲信历史,不要盲目跟风,在日渐浮躁和功利化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追求。
整场讲座既充满了历史的深邃与厚重感,又充满了批判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学术精神。苗教授历尽曲折,谈到四年考证过程,感慨万端。人文学者也需要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这场讲座更启发了我们思考。
9月26日晚,在五教的5103教室,由校会时代论坛溯源讲堂开展的以“清华园的过去”为主题的讲座进行了。给同学们讲演的是苗日新教授,1958年毕业于我校土木系,我校原基建规划处处长、现为我校基建规划处顾问,校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苗日新老教授在他退休后的时间里,开展了对我校历史的研究工作,参阅了四库全书、康熙题诗等大量权威资料,深入挖掘,获得了许多人前一直不为人知的有关清华历史的资料。他虽已72岁高龄,但他将这些搜集来的资料整理好,来给同学们讲演展示,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昔日的清华。
在讲座的开始部分,苗老师重点给同学们讲述了清华解放前的规划状况。清华有很多教授院,像南院、西院、新林院等等,苗老师做出了细心的讲解。南院现名照澜院,过去时有很多著名教授曾在此居住过,而苗老师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讲解了每一处住宅的主人,以及其主要事迹。他绘声绘色地给同学讲着,同时结合着形象生动的幻灯放映,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当时清华园内的风貌,以及了解到了老教授们的过去。接下来,苗老师也以同样的方式介绍了西院以及新林院。在生动的讲解中,苗老师又时不时地带着一丝幽默,使得整场讲座显得有趣而不乏味。同学们也被深深地吸引住,认真仔细地听着苗老师的讲解。
接下来,苗老师给大家讲了清华园建立的历史。这是他通过查阅各种古籍得出来的结论,给同学们带来的全是新鲜有趣的东西。在这段讲解完了之后,同学们也针对研究的内容提了一些问题,苗老师也相应地做出了解答。
最后,讲座顺利地结束了,到场的同学虽然不是很多,但基本上都听到了最后,同时也反映出了讲座的内容十分精彩。
人物诗作
光明的背影
岩石,钢铁,坚硬的东西,
终会燃成灰烬,归于土地。
风,海浪,传说,柔弱的,
却在世间流传。
人的肉体,或许
可以被消灭,
而自由的精神,却被诗歌颂扬。
声音
他的背影在光明里,
面孔
他的听众在黑暗中沉默无语。
在内心的世界里,知识和人格,
是依赖生存的空气和水。
良心是光芒。
如果
故宫的红墙真的可以存在一万年,
知识分子的背影,能存在一万零一年。
当27遇见78
年轻的少年
向海边飞奔,
他呐喊着
朝夕阳掷出一颗圆石。
圆石在看得见的地方
坠落,
大海叹一口气
一切平静如常。
当27遇见78。
耄耋之年的老人
轻轻咬着烟斗,
他望着少年
把烟丝点燃,
老人深吸一口
让烟雾把夕阳笼罩。
当27遇见78。
当富于浪漫同时兼具悲情,
当希望和现实还有些龃龉不清,
当权力和暴力不加吝惜地染红了夜晚,
当迷途的彷徨教会人坚强。
当27遇见78。
当月亮和海洋相互关照又要告别,
当泉水和岩石相遇有分离,
当牧歌和草原相聚又远去,
还会来到
就要到来
终将到来。
当27遇见78。
人物后记
2010年10月22-23日清华校友会在深圳召开,我有幸作为摄影师参与到其中。
苗日新老师是1958年毕业于清华土木系,曾经在清华学校里土木系、工程系、数学系任教,曾任清华大学基建规划处处长。苗老师于2010年4月出版了一本关于清华校园的专着《熙春园·清华园考清华园300年记忆》。书中除了阐述了熙春园这座皇家园林的历史,还揭秘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史片段:我国历史上现存最大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印刷装订就是在清华园内进行的。集成馆主编陈梦雷在90年的人生历程中前后经历两次流放,一生流放的时间长达40年,陈梦雷编撰的10050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被雍正皇帝据为己有,在熙春园中编写印刷的历史事实篡改为在故宫中编写印刷。陈梦雷命运多舛,却撰书不倦,其价值除了编撰了一亿六千万字的巨着,还在于面对命运的惊涛骇浪能不惊不惧,这需要世人无法想象的承受力。好在陈梦雷的豁达,使陈梦雷活到了九十岁的高龄,这不能不说与一个人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阅历有关。苗日新老师在文革中也颇受冲击,想必,苗老师是和陈梦雷在书籍和知识之中风云际会了一把,苗老师私下里对我说,挫折是最好的老师。
要说这人生,真是个缘分。22号的君悦酒店晚宴上,苗老师提出问题英国汉学家写的《中国科技史》谁知道,我自不量力在众多清华教授和校友莫衷一是之时插话:作者系汉学家李约瑟。在23号下午的校友论坛上苗老师做了关于熙春园、清华园的校史讲座,我之前几日一直在阅读徐晓的《半身为人》,头脑里还留存着知识分子在那个威权年代的侧影,所以对苗老师的讲座心有戚戚焉。在当晚的晚宴上,我举起茅台酒向苗老师致敬,在酒席宴前向比我大半个世纪的老知识分子讨教了几个关于知识分子与学术、知识分子和世界、知识分子和社会的问题。经过苗老师的点拨,茅台酒的挥散,我从对历史风波事件本表象的迷惑,深入到到本质的思考。
如果我不读那么多书,我不会一分钱不收去为清华大学免费拍摄校友会;如果我不读中国现代史、文革史、文革私人回忆录,也不会理解苗老师着书的内涵。如果我不对社会现象做出深入思考,也不会与苗老师以及清华校友成为一见如故的忘年交。
还是那句话,人生的修炼,不在于学历和院校,有些人有先天的智慧,有些人有后天的经验。各种途径,其中一个“悟”字为首要。悟人,悟事,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