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眉
爱国人士
苏锡眉(1890—1972),字介如,安徽省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岭下村人。
个人经历
自幼丧父,12岁便被送往上海学习经商。苏锡眉恪守其祖父苏成美必勤,必俭,必信的经商致富之道,勤俭吃苦,潜心钻研.20岁升为管事(经理),25岁已成为苏氏宝善堂商业企业运筹帷幄,主持大计的当家人,他以商起家,以盐兴业,资本发展到数百万,引票发展到三百余引,田庄发展到三万余亩,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拥有十行(盐行)十铺(当铺)以及茶叶,黄烟,煤油,绸布等多项经营.在此基础上,锡眉又为首筹划,集资创建了上海南京路泰隆百货商店,盐行,虹口同心和五金店,金陵东路履泰昶绸布店,南京市的太平春茶叶店,铜陵大通的日新冶坊,繁昌荻港的日昌油坊和日盛冶坊,天津的大生银行等商贸,制造,金融企业,并专门购置了英国制造的元大号轮船从事上海至汉口一线的长江客货运输业务,将苏氏宝善堂的资本经营推向了鼎盛。
轶事典故
苏锡眉在经商治店中以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著称.12岁去上海学生意途中,虽身有路费,但他只买饭不买菜,按行程天数算,每餐只以家中自带的五,六粒豆豉作菜.致富后仍穿一件青布大褂,抽水烟袋;不仅没有轿车,连私人黄包车也没有,住石库门房,家中也不雇佣人,除谈生意安排便宴招待外,亲友之间一律不吃请.即使春节拜年也不留餐.生意上坚持诚信不欺,按质论价,不得以次充好,掺假出售;对冶坊产品注重质量,宁可赔本,也要维护产品声誉.因此,苏家生产的铁锅等产品,在长江沿岸的各城市久负盛名,畅销不衰。苏锡眉刻意钻研经营方法,十分讲究善贾之道.他反对事必躬亲,要求抓大事.采取独立核算,分块管理,统筹兼顾的经营方式,不搞急功近利,而着眼于长远利益.他主张以德感人,知人善用,即使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其它问题,也都是以教育为主,不轻易辞退.因此,苏家企业内老店员,老职工多,向心力强.苏家用人虽然讲究血缘关系,宗族关系,地域关系,但更注重道德品质和真才实学.他所聘用的两帅,四将,21位管事中,只用了族弟苏璞园,族叔苏文焕和姻亲杜遐斋.其余均为当时商界精英.其中一位便是大学商科毕业的江西南昌籍的张西山.用人不疑,重在识才,用材,不唯亲而唯贤与能,是苏式企业能取得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苏锡眉是爱国爱乡的民主人士.在蒋介石围剿红军时期,他所经营的盐行往苏区的潜运量有增无减;抗日战争时期,他毅然携带家眷返回故里,不为敌伪所用,与乡人创办并主持私立育才学校,修筑了岭下到陵阳,东堡,新丰等地的石板路和路亭,疏浚了村中的河道,修筑河塝,河栏杆,倡导封山育林,保护生态,造福桑梓.他还从经济等方面支持女儿苏务滋,女婿费彝民(建国后曾任香港《大公报》社长,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人大常委)参加爱国民主活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4 16:17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