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无名
唐代牛肃小说作品
《苏无名》是唐代文学家牛肃创作的一篇小说,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七十一《精察一》。作品写武则天赐予太平公主的宝物被盗,洛阳捕盗官员束手无策,苏无名凭借精细的观察和对盗贼心理的了解,终于成功侦破这个毫无线索的案子。篇幅虽短,但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足智善谋、从容擒盗的苏无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不长,然情节曲折有致,且又合情合理。
作品原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作者简介
牛肃(生卒年不详),原籍京兆府泾阳县(今属陕西省),后徙怀州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唐代文学家,曾官岳州刺史,著有《纪闻》十卷。《纪闻》为作者所闻而记,大多数作品仍为记述怪异之作,其中少数作品为纪实之作。《纪闻》是唐传奇最早的专集,它的出现,首开唐传奇结集之风气,标志着一个创作唐传奇的高潮的到来。
诗文赏析
这篇小说写的是地方官侦破案件的故事。皇家失窃,案情严重。武后下令,限期擒盗。地方官则层层添码,严加追逼,上下恐惧。具体负责巡捕治安的吏卒更是“计无所出”。“罪!”“死!”“先死!”正等待着他们。在此情势十分紧张的时候,苏无名却泰然自若,几乎是不动声色地侦破了案情。苏无名所表现出来的胸有成竹、坦然从容的态度跟武后的“大怒”,长史、县尉、吏卒的“惧”、“计无所出”,正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统治阶级官吏的愚蠢无能。
苏无名是个下级地方官,素来“擒奸撞伏有名”。他破案时,很重视案情调查。根裾自己掌握的线索,先派吏卒去了解情况。在掌握了实际材料之后,又能抓住关键,对那伙胡人“设奠而哭不哀”,“巡冢相视而笑”的疑点破绽进行周密的思考、分析,从而推断出正确的结论。这表现了苏无名在侦破案件方面超人的才智。
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始则朴朔迷离,终则豁然开朗。故事开头先创造了一个案情严重、急迫的紧张气氛,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接着,苏无名出场,气氛似乎有所缓和,但是又引起种种悬念,以至苏无名下令“尽执诸胡,而发其冢。冢开,割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此时,读者还在五里雾中。直到最后,通过苏无名介绍侦破的经过,这才真相大白,悬念释然。小说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和比照的方法来突出苏无名的形象。
作品影响
《苏无名》讲的是一桩破案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足智善谋、从容擒盗的苏无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破案经验于今还有参考价值。故事不长,然情节曲折有致,且又合情合理。这种写法对后代同类小说影响颇大,《聊斋志异》中不少折狱擒盗的作品,虽各有其根据,不能不说受到唐代此类小说的影响。
作品评价
河南省教委中小学教材教学研究室《河南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小说篇幅不长,全文仅八百余字,但人物与故事安排得十分紧凑,情节发展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作者善于抓住读者对侦案故事的好奇心理,巧妙地运用设置悬念、引而不发的艺术手法,丝丝入扣地叙写出破案的全过程,直至作品末尾处才将真相大白于众,点明何以如此安排破案的根据,解开了悬念,从而使读者在审美心理上获得了美学欣赏的极大满足。”.
长江文艺出版社小说编辑室主任、总编辑田中全《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粹》:“这是一个智破盗案的故事,也可说是古代中国的推理小说。苏无名丰富的社会经验,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推理方式,被表现得出奇而又真实可信。洛州长史、县尉对武则天不切实际的限三天破案的指示不敢分辩,心中无数,反而向部属层层加码的做法,有极大的普遍性。而苏无名胸有成竹,倒反而在武则天面前从容要求宽限时间的情节,在前者的衬托下,突现了这个破案能人的性格光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14:1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作者简介
诗文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