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巴什佛寺遗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巴什佛寺遗址,又称昭怙厘大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城东北20千米处。南北朝至唐代佛寺遗址,始建于魏晋,鼎盛于隋唐。整个遗址以佛塔为中心,四周建有庙宇、洞窟、殿堂、僧房等建筑物,保存较为完整。河道横贯其间,遗址分布在河道东西两岸的土丘上,称为西寺和东寺,主要建筑集中在西寺。
历史沿革
苏巴什佛寺遗址始建于3世纪,9世纪遭战火所焚,13至14世纪被废弃。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日本的大谷东亚探险队深入中国西北腹地,来到库车,盗掘了库车周围大量的古石窟、古遗址和古墓葬,盗取大量文物。
1978年,库车地区暴发洪水,考古人员对一座佛寺进行保护加固。在对基座相对完整的塔庙进行清理时,发现一个墓葬。
2010年以来,西北大学课题组对该遗址进行全面科考。
2016年8月,西北大学考古人员在苏巴什佛寺遗址进行野外考古调查和清理时,新发现了140多件文物。
202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考古队对位于库车市的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进行了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综述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现墙体大部分存在,佛寺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东寺有佛殿、佛塔、佛像,西寺的佛殿规模宏大。方形土塔保存完好,北部有17个禅窟,造型奇特,禅窟内残存部分壁画和石刻古龟兹文字。佛寺为魏晋时代的佛寺遗址。
东寺
东寺遗址,分布于库车河东岸的山梁上,遗址呈不规则分布。东寺依山而筑,寺垣已毁,下存房舍、塔庙遗址,均为土坯建筑,墙壁高的10多米,有重楼。城内有3座高塔,颇宏伟。最北一座耸立在半山腰,可俯视全寺遗址;大部分遗迹都集中于地势起伏不平的河岸。该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140米,主要由北、中、南三座佛塔组成,南塔保存较好,塔身圆形,土坯筑成,塔顶呈穹形,塔身中部有一圈柱洞,可能存有木骨,塔周有围墙,墙上有 10余个佛龛。
西寺
西寺遗址,位于库车河西岸,该遗址南北长700米,东西宽190米左右。西寺中依断岩处有一小围墙,呈方形,周长约318米,亦土坯筑,残高10米以上。墙内残垣密集,为僧舍所在地,遗址上有数座高塔,北面有佛洞一座,内壁刻有龟兹文和佛教人物像。佛殿位于遗址中部,周长300余米,内由佛塔、殿堂及数间房屋组成。遗址南部寺院气魄宏伟,其建筑遗迹大部分暴露于地面,遗址略呈方形。大寺四周有围墙。东墙和东南墙都已塌毁,西墙及北墙保存较好。西寺曾出土汉、南北朝、唐代钱币,铜、铁、陶、木器,壁画、泥塑佛像,还有书写古民族文字的木简、残纸,寺内还发现过一座古墓。
文物遗存
苏巴什佛寺遗址曾出土过汉、南北朝、唐代钱币,萨珊朝波斯玻银片,铜、铁、陶、木器、壁画、泥塑佛像及绘有乐舞形象的舍利盒等。
2016年,出土140多件文物,包括陶器、铜钱、铜莲花、塑像残块、玻璃块、动物骨骼以及果核等等,大部分时间为公元三到五世纪的魏晋南北时期,最晚的也是唐代的钱币和陶器。
文物价值
苏巴什佛寺遗址虽经上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外国探险队的破坏性挖掘,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和中西方文化交汇地,它对研究当时的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保护
1996年11月20日,苏巴什佛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新疆库俄铁路支线建设方案绕避苏巴什佛寺遗址,铁路将从苏巴什佛寺遗址西侧以地下隧道形式绕避遗址,避免对遗址造成振动和景观影响,该方案在与遗址的距离上、隧道进出口及高架桥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苏巴什佛寺遗址整体风貌和遗址本体安全。
2011年04月,中国政府批准立项的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工程开工。
2020年5月8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文物部门对苏巴什佛寺遗址西寺寺墙启动加固工程,主要采用了夯土砌补、裂隙注浆、孔洞填充、表面处理等措施,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在不改变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对遗址寺墙进行了加固。
所获荣誉
2014年6月22日,苏巴什佛寺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1年10月12日,苏巴什佛寺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旅游信息
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城东北20千米处。
自驾:从库车市出发—文化中路—团结路—胜利路东—五一北路—苏巴什佛寺遗址,全程大约19千米。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1 18: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