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省苏州市境内公办高校
苏州市职业大学(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副理事长单位。
历史沿革
早期渊源
原苏州市职业大学
1911年5月,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创办。
1912年5月,苏省铁路学堂并入,成立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
1923年9月,更名为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
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迁至上海。
1940年,更名为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
抗战胜利后,1945年冬,复校苏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改名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
1956年,在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时停办。
1958年,重建为苏州工业专科学校。
1962年,学校暂时停办。
1979年9月,设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筹备处并开始招生。
1981年5月,在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筹备处基础上成立了苏州市职业大学。
1992年8月,苏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
苏州教育学院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
1912年7月,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创办。
1927年后,学校先后改称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区苏州女子中学、江苏省立苏州女子中学、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
1949年9月,更名为苏南新苏师范学校。
1953年,定名为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
1958年,在江苏省新苏师范校址筹办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1968年,改为普通高中停招师范生,后又移地复办苏州师范学校。
1981年,恢复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
苏州教育学院
1953年,苏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办。
1978年,更名为苏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3月,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并入。12月,更名为苏州教育学院。
苏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1984年4月,苏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重建。
1997年4月,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苏州教育学院、苏州教师进修学校合并为苏州师范教育中心。
2001年7月,苏州师范教育中心更名为苏州教育学院。
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苏州市总工会干部学校)
1963年2月,苏州市职工业余大学创办。
1964年9月,更名为苏州市职工业余工业大学。
1970年,学校停办。
1972年7月,复校为苏州市工人业余大学。
1980年2月,更名为苏州市职工业余大学。
2000年7月,苏州市职工业余大学与苏州工人疗养院实施“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2001年5月,更名为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9月,苏州市职工学校(苏州市总工会干部学校)并入。
2003年10月,苏州市金阊区职工业余学校并入。
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职工大学)
1979年2月,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分校成立。
1983年3月,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地区分校并入。
1987年3月,更名为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1992年11月,苏州市电子工业局职工大学、苏州市商业局职工大学、苏州市业余美术专科学校、苏州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联合组建苏州市职工大学,苏州市工艺美术职工中专学校也并入学校。
合并建校
2005年7月,原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苏州市总工会干部学校)、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200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名单。
2014年12月,苏州市职业大学副牌“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苏州开放大学”。
2024年4月,苏州市职业大学官网发布《关于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基础整合相关资源设立苏州职业技术大学”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文件内容显示,拟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基础整合相关资源设立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学校设立后为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2个学院(部),有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51个招生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专任教师860名,其中正高职称64名,副高以上职称366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6.74%;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1人,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1名,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0个。
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孙丽娅等
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尚丽、宋雅娟等
苏州市优秀教学团队:机械类专业创新教学团队、智能产品开发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主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获批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1个。有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6门。建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319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
国家级大学生众创空间:太湖众创·苏州市大学生众创空间
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重点建设专业: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物联网技术综合实训基地
江苏省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江苏省实验实训基地: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实验实训基地、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等
江苏省品牌建设A类项目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江苏省品牌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江苏省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会计
江苏省特色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文秘、会计、商务日语
江苏省重点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数控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会计专业群
省部级精品课程:应用文写作、秘书礼仪、沟通技巧、文秘英语、吴文化(慕课)、秘书实务等
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制图与数字化表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1项,省级一等奖41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本。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基地)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服务平台)8个。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光伏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现代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持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3C产品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丝绸产品技术创新与应用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省创研基地:江苏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研基地
江苏省产品功能检测试验基地:江苏省丝绸织绣产品功能检测试验基地
江苏省研究所:中国明式家具研究所
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方法创建与工程化
苏州市公共服务平台:苏州市丝绸功能技术试验及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苏州市LTE智能终端测试验证公共服务平台、苏州市基于SaaS的智慧旅游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水下机器人研究与应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非遗文化保护创新研究与公共服务平台
苏州市科普基地:吴文化研究院
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苏州市云计算智能信息处理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苏州市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苏州市开发平台:苏州市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开发平台
苏州市创新协同中心:苏州丝绸技术创新协同中心
苏州市智库:石湖智库
校级研究中心:工程哲学研究中心、中国玉文化研究体验中心、外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及其智能测试仪器研究中心、功率超声与振动研究中心、智能计算与知识学习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太湖文化创新研究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数据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云计算智能信息处理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现代集成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研制与性能测试重点实验室、数字技术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ERP(企业资源计划)重点实验室
校级研究所(室):儿童文学研究所、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所、丝绸应用技术研究所、管理哲学研究所、苏州制造业信息化研究室、汉达工业自动化技术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现代测试与仪器研究所、东吴法治研究所、智能电梯新技术实验室、劳动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阳澄湖镇企业协同创新中心、智慧能源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物联网可信智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智能交通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高效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材料与光伏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薄膜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1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47项,实用新型专利589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0余万册。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是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管、苏州市职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创刊于1985年。学报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评选的核心期刊(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会员、江苏省一级期刊、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学报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及职业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主要栏目有“院校研究”“职教论坛”“智能制造”“工程基础研究与应用”“新媒体与技术”“校企合作研究”等。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是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管、苏州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研究性论文,主要栏目有“吴文化研究”“中国通俗文学”“陶渊明研究”“编辑出版理论研究”“媒介与大众文化”“华文文学研究”“女性文学与文化”“史海钩沉”等;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RCCSE核心期刊(高职高专成高学报类),在2017年江苏省社科期刊质量评估中名列同类学报第一名;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人工智能苏州研究院等院所合作10个项目,牵头成立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光电、人工智能4个职业教育集团,与苏州一批企业和行业组织建有企业(行业)学院29个、校外实训基地361个。
学校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英国博尔顿大学、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等中国以外高校,在共建专业、课程合作、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合作举办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会计专业项目获评“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教育厅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两国教育与文化交流合作;在马来西亚建立“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历国际学生项目;与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工业与制造业培训署和文化艺术旅游体育培训署合作,为中国制造业和工程相关领域在南非的外驻机构培养技能和管理人才;“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入选江苏省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高技能人才项目。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蓝绿色圆形徽标,圆形图案中间是“手”型图案,中间右侧方印有“SVU”。内圆外上方是“苏州市职业大学”字体标识,下方是校名英文首字母大写。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面,左侧为学校校徽标识,右侧为“苏州市职业大学”字体标识。
精神文化
勤、勇、忠、信
释义: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忠于事业、信于社会
《我们在这里》
灵秀敏三吴,自古风流出少年。
慧心敬日月,天下俊杰汇江南。
穿越千年风霜,历经百年磨砺。
著就书香渊源,铸就书生勤勇忠信,品学卓越。
我们在这里,知识在这里。我们在这里,诚信在这里。
我们在这里,真理在这里。我们在这里,希望在这里。
我们在这里,师生在这里,在这吴中胜地。
我们在这里,在书写辉煌和荣耀。
校区情况
截止2024年,苏州市职业大学有四个校区,分别是石湖、干将路、吏舍弄、朱家园校区。
石湖校区
石湖校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国际教育园致能大道106号,占地107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干将路校区
干将路校区位于苏州市干将西路1122号,占地 60余亩,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现代化教学综合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和食堂等建筑。
吏舍弄校区
吏舍弄校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全街吏舍弄10号,2009年9月成为江苏苏州大学科技创业园。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苏州市职业大学.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苏州市职业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