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垵村
晋江市革命基点村
磁灶镇苏垵村是晋江市革命基点村,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多人。
村名溯源
苏垵村位于泉州南门外10公里出,紫帽山南面碧湖边梅溪中游,四面群山地带中间小平原一水川流,古居张杨什姓,村名锦安。宋朝中期年代,本宗一世祖三郎公立居后,取村名苏垵村。元朝进士兴公建前元祖祠五间张三进面积九佰平方米。
村情概况
【下属单位】老协会、南音社、老人活动中心、苏垵小学、幼儿园。
【下级组织】苏垵一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苏垵村地处晋江市磁灶镇东北部九十九溪梅溪河段、324国道南侧,一水环绕,风景绝佳,面积3平方公里。在本村将军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墓,在将军山左侧山下,则有“龙瓮堀”,其传承的手工制陶工艺素有“苏垵茶壶见火颤(音)”的美誉。
苏垵村始建于宋朝中期,明清属一都,民国32年(1943年)属梅溪乡前垵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磁灶镇,1984年改磁灶镇苏垵村委会。现全村总户数493户,分设9个村民小组,人口2642人,其中长期在外经商人口近600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9名。村拥有建材、石化、纸箱包装等9家企业,村财年收入4.32万元,人均年收入12800元。2009、2011年度获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苏垵村系晋江市老革命基点村,村民以淳朴善良、吃苦耐劳、诚实信用闻名于乡里。在战争时期,村民积极参战,英勇杀敌为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苏垵村两委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继承传统,分设9个村民小组,带领广大村民继续发扬老区精神,艰苦创业,在家办企,出门经商,村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21世纪,苏垵村的发展遇到新的瓶颈,主要存在“集体经济发展难突破、在外商人热情难调动、宗族房头分歧难协调”等三方面问题,2010年苏垵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面对新的问题,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垵村的发展,同年选派市委办蔡建明同志和磁灶镇政府王展招、林俊伟同志到村挂职。2011年11月24日,市委尤猛军书记、市政府刘文儒市长率队到苏垵村现场办公,协调解决苏垵老区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拨付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苏垵村整体建设。村两委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突出班子核心,完善两委工作制度,夯实组织基础,加快项目建设,落实民生保障,调动村民热情。
在市委、市政府及磁灶镇党委府的重视、指导下,在泉州市、晋江市两级老区建设促进会领导的关怀、推动下,近四年春节,苏垵村组织乡贤座谈会,乡贤慷慨捐资一千多万支持公益事业建设,短短的两年内翻建综合小学、建设村委会办公大楼、老人活动中心、休闲公园、村级农贸市场,改水改厕,村容美化,村路绿化建立专职治安联防队,在全村配制监控网络,设置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2012年11月,泉州市市长黄少萍和晋江市市委书记陈荣法、晋江市市长刘文儒先后莅临我村调研指导工作,肯定了苏垵村三年来转化工作的明显成效,鞭策、鼓励村组织班子继续奋斗,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形势下,苏垵村两委会将坚持贯彻十八大精神,牢记革命历史,发扬老区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将苏垵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景点介绍
俞大猷墓,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北。坐南朝北,砖构,外包三合土。白石墓碑阴刻楷书“皇明都督虚江俞公墓”。墓两侧尚存石将军1对。原有石马、石虎、石羊等均被毁。1986年,发现墓志铭1方,志额篆书:“皇明光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同知赠左都督俞公暨夫人慈肃陈氏墓志铭”,由晋江市博物馆收藏。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特色
磁灶镇苏垵村是晋江市革命基点村,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多人。辖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倭名将俞大猷墓和泉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苏垵“黑茶古”制陶技艺。
获得荣誉
苏垵村党支部连续7年(2013-2020年)被晋江市评为村级党组织“领头雁”,并先后获评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村和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记忆文化”示范村和晋江市最美乡村等称号。
2021年11月,被福建省爱卫办列入“福建省卫生村”拟命名公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1:36
目录
概述
村名溯源
村情概况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