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亡党二十年祭
2013年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江西高校出版社宣布,著名经济学家党建研究专家、反腐理论研究专家黄苇町同志的最新著作《苏共亡党二十年祭》于2013年4月20日在海南书博会首发,全国各大书店和相关网站已开始接受预订,届时,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最新版也一并亮相海南书博会。
内容简介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事业最大的悲剧,苏联党和人民,已付出惨痛代价。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足够深刻的、真正的教训,历史悲剧就无法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甚至会重蹈覆辙。作者黄苇町作为作为亲身经历半个多世纪政治风云的一代人,与年轻同志比,对许多复杂的历史事件有更直观的感受;与老一辈比,则更多地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在结构上高屋建瓴,以深刻的分析和思辨能力,对照前苏联和中国当前及世界形势,全方位解读和研究苏共的失败,同时也是寻找我们党肌体上可能潜伏的“病灶”。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没有把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简单化,而是依据大量史料证明,分析了不同时期苏共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特点及演变过程从而得出结论。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姊妹书《苏共亡党十年祭》由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苏共亡党十年祭》多次修订再版,重印16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至今依然是社科类畅销品种。《苏共亡党二十年祭》这部著作是继《苏共亡党十年祭》后,黄苇町对苏共败亡教训作出的更深度的思考。
作者简介
黄苇町,以研究隐形经济著称的中国经济学家,曾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现任《求是》杂志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的消费之谜》、《中国的隐形经济》、《世上有真情》、《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等。曾获“全国首届十佳经济读物”奖等5个奖项。作者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中国的隐形经济》等三种专著已被译成英、日、韩、德等多种文本在国外出版发行。
201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八位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黄苇町同志在会上提出了以房产公开为突破口,推进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等设想,这一观点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评为“2012年最有价值的50个观点”之一。
目录
自序 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第一篇 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到沉重
一 涨价打开了潘多拉盒子/004
二 工人阶级不再留恋“工人国家”/014
三 69年―6年9个月―69个小时/019
四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025
五 “上街的是自己,上台的是别人”/031
六 百年回首话当初/039
第二篇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一 “新经济政策”夭折和强推农业集体化/056
二 总路线、工业赶超和农业公社/068
三 大饥荒带来的党内论争/073
四 “大清洗”――不忍卒读的一页/082
五 理论扭曲与权力集中/102
六 党内自残的恶果/117
七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29
第三篇 苏共错失的几次重要发展机遇
一 沉醉胜利,错失改革开放良机/150
二 社会振荡使改革“欲速则不达”/163
三 “布拉格之春”导致的“急刹车”/181
四 与新技术革命擦肩而过/190
五 油价暴涨助长了不思进取/194
六 代际更替沦为改朝换代/199
七 京城老翁,坐看风起云涌/213
第四篇 谁绑架了改革?
一 赫鲁晓夫“对干部不负责任”被赶下台/226
二 柯西金得罪强势集团被迫辞职/235
三 戈尔巴乔夫打开了潘多拉盒子/243
四 勃列日涅夫――传统体制的化身/249
五 执政能力和人才的枯竭/258
第五篇 心中没有人民,必被人民抛弃
一 人心被叶利钦带走了/270
二 特权的最大危险――和人民的困苦隔离/284
三 国因家破、国破家亡/292
四 只听见自己的声音,却说是人民的声音/304
五 他们是为了自己可以背叛一切的人/315
六 再看今日之俄罗斯/320
主要参考文献/325
附录一 互联网十年变 /335
附录二 我读黄苇町的《我的爷爷奶奶》/348
作品影响
2015年2月,该书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2 14:2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