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石,位于金刚台东的子安河东岸,相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辅臣苏耽飞升仙处。现存突出岸边的巨石,双石相对,其上两脚印迹清晰可见,所以得名。
基本概括
苏仙石,位于金岗台 大别山下 村庄优美风景伊人 。(来源:
商城县政府网)
地方特色
苏仙石乡,地处河南信阳。大别山深处。素有茶乡的美称!
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上,无数双眼睛同时注视着展品中两种造型雅致、香郁扑鼻的茶叶,各种语言发出同声赞誉——这就是远涉重洋,辗转万里,来自中国大别山腹地商城茶乡的古老名茶“雀舌”、“银针”。所谓“雀舌”茶,因它形如鸟雀舌尖,汤色淡黄略绿,滋味香醇而得名。“银针”茶,则以谷雨前所采嫩芽焙制,外形细直有毫如银针,汤色翠清,入口馥郁。“雀舌”和“银针”,由此而深受外商青睐,蜚声国际市场。苏仙石茶叶显名于盛唐,鼎盛于两宋,其根本原因就是具有生产上的优势——光、热、水、土等生态条件得天独厚,适宜于茶树的生长。特别是以“V”型峡谷为主的典型地貌,峰顶终日云雾缥缈,如瑶池仙境一般,苏仙石“云雾茶”就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上的深山峡谷里。
近年来,苏仙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开发工作,决心重塑历史名茶形象,再铸茶乡辉煌。他们把茶叶作为富乡富民的支柱产业,一方面大力引进优良茶种扩大种植面积,一方面下大力气开发研制名优高档茶。在这种大气候下,该乡茶叶面积迅速增加,一大批制茶高手、能手应运而生。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的同时,该乡还实施了名优茶制作工程。为了迅速提高茶叶质量,乡里聘请茶叶专家进行指导,全力以赴制作名优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苏仙石乡在名优茶制作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尤其是苏仙石牌绿茶,先后开发成功“
金刚碧绿”、“苏东迎春”、“苏仙云雾”等省、市级名茶。目前,全乡共发展茶园面积8500多亩,年产干茶近16万公斤。有茶叶加工技术人员1200多人,茶叶销售网点100多,茶叶生产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苏仙石乡的“
金刚碧绿”茶在中国
信阳茶叶节上以3600元/500克拍卖成交。“苏东迎春”茶在北京拍卖会上以16200元/500克拍卖成交。
苏仙石茶叶目前远销欧美日韩,其苏仙石品牌系列茶叶在上海江浙,北京等地备受欢迎。
苏仙石赋
----仿拟《滕王阁序》
苏仙石中学+易石磊
苏耽故里,子安旧邦。历史湮远,世外仙乡。衔豫皖之通衢,控商固之域疆。山屏东南,难阻楚风豫韵;水流西北,捎去桐脂茶香。
若夫天朗气清,登高以临远;心旷神怡,极目以骋怀。则视通三省,耳闻四县。水秀山清,钟造化之灵气;民康物阜,奏大同之歌弦。群峰环拱,金刚台松涛阵阵;一桥飞架,琉璃河水波潺潺。风景如画,地质公园。大峡谷万壑争流,梦笔山一柱擎天。登猫耳石,乘大石船;探红军洞,涉白龙潭。石栈谷底寻幽,古刹云中访仙。塘堰星罗,若明珠之璀目;垄田层递,如长梯之登天。阡陌纵横,村寨错落;鸡犬相闻,桑麻互间。至于清明之际,万山绿树,皆铺葳蕤茶叶;千户红灯,尽炒馥郁毛尖。采茶女壑北山南,呼朋引伴;房前屋后,执筐挽篮。著红巾粉袖,更柔扯轻拈。细雨沥沥,依旧茶谣唱和;暖日融融,定然茶舞蹁跹。九月潦水尽,三秋桂子寒。桐果脂肥,板栗味甘。更有山乡特产,秘制豆干,风味独特,驰誉百年。。。。。。美哉苏仙石!山川壮丽,风物淳然!
苏仙石名,源远流长。周设诸侯,子安称邦。西汉苏耽,济世流芳,黄鹤升处,足迹两行。。。。。。物换星移,时至近代。苏区革命,星火燎原。大别山红旗不倒,金刚台硝烟连绵。革命志士前仆后继,撑大厦于既倒;英雄儿女舍生忘死,挽危国于狂澜。一方热土洒碧血,几多忠骨埋青山。壮哉苏仙石!天地正气兮浩浩,报国热情兮拳拳!
一声春雷,人民当家作主;百废俱兴,国家改革开放。试看今日之苏仙石,政通人和,盛世共享。因地制宜,引资招商。生态旅游,名播四方。天然氧吧,度假天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打造名茶之乡。蓝图无限美好,前景一片辉煌!
一介书生,无班固司马之椽笔;卅年青春,有爱乡报国之深情。言不达意,辞难炼精。登高而歌,聊表我心!其诗曰:
登金刚台
青山无意云穿谷,
万里峰峦荡碧绡。
断剑崖头抚紫雾,
幽竹涧畔采红桃。
旗扬刘邓三军魄,
松舞胸膺四海涛。
山外人询何至此,
笑答绝顶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