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属
被子植物门荨麻科下属
苎麻属(学名:Boehmeria Jacq.)属荨麻科植物。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或互生,有锯齿;花单性异株,排成团伞花序或再排成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式;雌花被管状,花柱柔弱,宿存;瘦果为花萼所紧包,最后分离。
形态特征
灌木、小乔木、亚灌木或多年生草本。
叶互生或对生,边缘有牙齿,不分裂,稀2-3裂,表面平滑或粗糙,基出脉3条,钟乳体点状;托叶通常分生,脱落。
团伞花序生于叶腋,或排列成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膜质,小。雄花:花被片(3-)4(-5-6),镊合状排列,下部常合生,椭圆形;雄蕊与花被片同数;退化雌蕊椭圆球形或倒卵球形。雌花花被管状,顶端缢缩,有2-4个小齿,在果期稍增大,通常无纵肋;子房通常卵形,包于花被中,柱头丝形,密被柔毛,通常宿存。瘦果通常卵形,包于宿存花被之中,果皮薄,通常无光泽,无柄或有柄,或有翅。染色体基数x=13,14,21。
生长环境
苎麻属植物对海拔高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海拔500~1000m灌木林野生种稍多,海拔1000~1500m越来越少,海拔1500m以上很难找到。苎麻属植物的分为四大生态类型:
湿生性生境:生长在靠近水边的山涧、水沟、小溪边。植株较矮小,茎直立、半直立或匍匐生长、茎节易生根,根系不发达、毛根、须根多。种群分布呈连续性。该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和灌木苎麻属植物。
湿中性生境:喜阴湿、生长于峡谷密林、山地丛林、山涧树荫下、土壤比较潮湿处。植株偏矮,茎的分株较小,直立,根系不发达,种群群落基本成片。
半阴湿性生境:生长在山脚路边、杂草丛中或稀疏林中,有的植株茎木质化程度较高成亚灌木,根系发育好,伸入土层较深,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隐蔽条件。
地理分布
约120种,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少数分布到温带地区。中国约有32种,自西南华南东北广布,多数分布于西南和华南。截止到2007年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对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十四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苎麻属资源搜集中发现,苎麻属资源最多的是云南,达13个种;其次是广西为11个种;江西有10个种;四川、湖南均为5个种;陕西为4个种;贵州、广东、福建3个种;海南、湖北、浙江、重庆、安徽各2个种。云南西双版纳被誉为植物王国,那里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苎麻群落广为分布,种类多样,有的一个种群大面积分布。广西苎麻属资源丰富,分布较集中,有的整座山坡苎麻植物连片生长。江西的苎麻属种质资源也很丰富,,宜春、靖安、万载、井冈山、崇义等县市一些森林资源保护较好的地方,野生苎麻容易发现,特别是草本类苎麻植物比较容易找到。
栽培技术
麻园建设
麻地应集中连作,并设立防风林带,建设好排灌系统。一般以0.6~1公顷为准,不得小于0.3公顷,根据地形设置排灌主渠道,以主渠道为基线,按南北,每隔50米左右,东西向每隔100-150米,设置一条支渠和运输道路,支渠宽1~2米,深0.8~1.6米,运输道路宽3米左右,两者相间配置。 丘陵山区建园,坡度应在30度以内,以5度左右最适宜,5~15度最好筑成水平梯田。梯土长度大约30~100米不等,厢宽看坡度大小而定,以34米较为适宜。坡度小的宽度还可以大些,并在梯土两端的最上、最小两端修建2米宽的道路。道路当风的一边斜坡上植树地一二行,以减轻风害。
栽培管理
⑴综合运用多种快速繁殖方法 大田生产上,可综合运用分蔸繁殖、细切种根繁殖、切芽繁殖、脚麻繁殖、压条繁殖和离体压条繁殖、嫩梢扦插繁殖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老麻区主要采用小种根直栽和切芽繁殖育苗移栽方法,新麻区采用嫩梢繁殖育苗移栽的方法,原则上不采用种子繁殖。
⑵施足基肥 在选好的田址上,深翻改土,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磷肥25~40公斤,土杂肥100~200担或人畜粪20-30担或饼肥40~50公斤。
⑶地膜覆盖,早育早栽 据试验,地膜覆盖育苗比稻草覆盖育苗,地温提高1.3~8.1℃,平均提高3.27℃,出苗提早10天,同期移栽叶片多2片,苗高1.8厘米,茎粗0.08厘米,根长0.4厘米。
⑷.改革种植方式,提高种植密度 一是改等距或近距为宽行条栽;二是改稀植定蔸为高密动态栽培,即按宽行条栽规格,在宽行中增加一行麻苗(蔸),将密度提高,当年冬季或次年春季再反把增加麻蔸疏去,使用权密度恢复到正常规格。
⑸改根际追肥为根际根外追肥 采用叶面肥喷施技术,推广磷酸二氢钾、增产灵、稀土、微肥、激素等各类叶面肥,每亩可增原麻8.31%~15.69%。
⑹稻草覆盖麻地 早稻收获后,将鲜草撒于已收获的二麻麻园的行间,一般每亩铺鲜草1500公斤左右。这能起到保肥防旱,改良土壤作用。比未覆盖的麻园增产8%~10%。
⑺适时早破杆,改收一季麻为2~3季麻 历史习惯新麻破杆是以麻株黑杆2/3,大部分叶片脱落,地睛部已长出催死芽为标准,由于育苗移栽较迟,二麻收获时难达到破杆标准。因此,多数新麻园当年只能三麻破杆收一季麻,适时早破杆,即是将黑杆菌2/3的破杆标准放宽到1/3,可实现当年种麻收2-3季的目的,据大面积调查,新麻年收二次的比收一次的产量高41.9%,年收三次的较收一次的高69.3%。
⑻搞好冬培 苎麻冬培主要是中耕、重施肥和适当培土三个环节。做到“仔仔细细一道锄,扎扎实实一层粪,泡泡松松一层土”。
适时收获
头麻幼苗出土到成熟约90天,二麻约60天,三麻80-90天。苎麻收获季节性很强,必须适时收获,才能获得较高产量和较高质量。收获过早,剥麻不贯尖,纤维不充实,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迟,纤维木质化,粗硬,色泽差,降低品质,而且影响下季麻的生长。在长江流域的适时收获季节,一般头麻“芒种”到“夏至”(6月上旬至6月下旬),二麻从“大暑”到“立秋”(7月上旬到8月下旬),三麻从“寒露”到“霜降”(10月中下旬)。要搞好麻收“四快”,即快收麻、快砍杆、快中耕除草、快追肥,一般先从收风伤麻、瘦土麻、破杆麻,其次收肥土麻,最后收荫山麻和迟熟麻。苎麻采收后,及时剥制,加工。
病虫防治
金龟子
防治方法:⑴防治幼虫。水淹杀法,即在种新麻前灌水淹杀幼虫。药杀法,掌握卵盛孵期,用50%辛硫磷乳油兑水淋蔸或泼浇,可杀死刚孵出的幼虫。⑵防治成虫。利用成虫趋光性,于成虫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在无电源的地方,在成虫盛发期,选无风闷热的晚上点火堆诱杀。喷药毒杀法,利用成虫喜集中在枫树、槐树、柳树、榆树上取食、交尾的习性,在成虫盛发期当成虫群集于这些树上活动时,喷施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可杀死大量成虫。
炭疽病
防治方法:⑴选用抗病高产品种:芦竹青、黑皮蔸等品种较抗病且产量高,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⑵改进栽培措施:深翻地,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菌源。做好低洼地排水,分期追施氮肥,同时磷、钾肥配合施用。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苎麻天牛
苎麻天牛是苎麻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钻蛀麻基部或地下茎,破坏输导组织,影响苎麻生长发育,最终导致苎麻减产,降低品质。防治方法:⑴利用成虫假死性,在成虫盛发期的早晨和晚上,进行人工捕杀。⑵收获麻头时,要齐地面砍割麻株,可消灭部分卵和幼虫。尽量在幼虫孵化期间剥麻皮或结合麻蔸灌药毒杀初孵幼虫。为防止苎麻种蔸传播天牛,应将冬季砍好的种蔸置入冷水中浸24小时,晾干后再种。⑶在成虫产卵前,每亩喷撒2.5%乙敌粉1~1.5千克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先从麻田周围开始,逐渐向中间前进,防止成虫逃出。⑷必要时用90%晶体敌百虫700~800倍液或10%茶籽饼浸液。
主要价值
多数种类的茎皮纤维可作纺织造纸原料,有些种类可药用、作饲料肥料
(下述表格汇总资料来源中国植物志苎麻属相应物种的介绍)
亲缘关系
依叶序、花序、雄花与瘦果演化趋势分类王文采在研究中国苎麻属植物32种11变种的叶序花序雄花瘦果等外部形态演化趋势,即叶序为叶互生→对生→近轮生;花序为团伞花序单独腋生→团伞花序组成有叶的穗状花序或分枝的花序→团伞花序组成无叶的穗状花序或分枝的花序;雄花4基数,无梗,或具短梗→5或6基数,具长梗;瘦果无柄,无翅→瘦果有柄,无翅→瘦果具翅,无柄或具翅,具长柄,并采用C.L.Blume等人的正确分组方法,将中国苎麻属植物划分为5个组,5组间的亲缘关系如图:
依根、茎、花序、花粉与雄花等演化趋势分类张波等观察到该属植物根、茎、花序、花粉与雄花等外部形态方面表现出的演化趋势:根系为分枝根系→浅直根系、萝卜根系;茎为直立茎→斜倚茎或匍匐茎;花序为簇生花序单个腋生→簇生花序组成穗状花序→簇生花序组成复穗状花序或分枝花序;花粉为二萌孔型→三萌孔型→四萌孔型或三~八萌孔型;雄花为雄蕊5或6基数,具长梗→雄蕊4或3基数,无梗,或具短梗。在研究中国苎麻属各组的主要代表种,并在C.L.Blume、王文采等人的分类基础,认为苎麻属植物5组间的亲缘演化关系如图: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苎麻属.植物智.
苎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2 12:0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