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玉洞辟于唐代。是
汀州八景之一。《临汀志》载:“苍玉洞,在长汀县东三里,东禅寺前,道旁两石对峙为门,中间玲珑岌□,奇怪万状,不减灵隐天竹。石有数名,曰石门、烟屿、仙掌、鹤巢、抱云、二老峰、狮子、马鞍之类”。
简介
沿东校场南端入口,折一弯有寺,门额悬“苍玉洞”石刻,苍劲有力,相传为名书法家范宗祥所书。入寺门有苍树篁竹,青葱悦目,。再进正殿,左右皆经房。殿后有一口池塘,水洁如镜,池边芳草茵茵。横跨池上石桥,只见苍苍峭壁迎面拔起,左壁石刻一个草书大“寿”字,右壁刻草书“龙飞凤舞”,宛如蛟龙腾云。右上方有石阁,匾刻“大士阁”,幽静别致。
赞美诗词
位居大士阁旁的苍玉洞,岩洞炯然,悬石参差,上倚□石,下瞰阁池,仿佛进入神宫仙洞。宋郡守陈轩诗云:“截断苍天百尺崖,峥嵘相倚洞门开。天生祗隔红尘路,不碍浮云自往来”。宋吏蒋之奇绝句:“苍玉门径阔,白云庭院深,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苍玉洞两侧有许多宋代以来留下的石刻,虽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大多仍清晰可读。如太原王某的《洞前小诗》“曲曲清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我来自得闲滋味,坐听山篁尽日还”。温陵郭某的《苍玉洞》:“地去城关远,无人伴访寻,泉流溪路窄,石耸洞门深。紫翠烟岚懋。清凉竹树阴,重来应更乐;终日解尘襟”。这两首诗描述了苍玉洞在九百多年前就有的风采。洞前偏右,有一走马楼建筑名“万花楼”,楼壁有爱国人士蔡公时遗笔,后受兵灾火焚。1952年重建新楼。万花楼石有武宗庙,旁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汀州光复革命烈士墓。庙、墓现已湮圮。
历史变迁
近为编一本书,翻阅了许多史料古籍,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诸多文人墨客都不惜笔墨咏赞一个叫“苍玉洞”的胜景。苍玉洞在哪里?终于在《临汀志》和《长汀县志》中找到了答案。
苍玉洞位于长汀境内,辟于唐代,是汀州八景之一。《临汀志》载:“
苍玉洞,在长汀县东三里,东禅寺前道旁。两石对峙如门,中间玲珑岌崇,奇怪万状,不减灵隐天竺。石有数名:曰石门、烟屿、仙掌、鹤巢、抱云、二老峰、狮子、马鞍之类。”
据《长汀县志》介绍,苍玉洞:“岩洞炯然,悬石参差,上倚石,下瞰阁池,仿佛进入神宫仙洞。”苍玉洞两侧有许多宋代以来留下的石刻,如元代王梦麟的题诗:“曲曲清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我来自得闲滋味,坐听山篁尽日还。”温陵郭某的题诗:“地去城关远,无人伴访寻。泉流溪路窄,石耸洞门深。紫翠烟岚懋,清凉竹树阴。重来应更乐,终日解尘襟。”这两首诗描述了苍玉洞九百多年前的风采。
除了刻在石壁上的诗句外,古籍上留下的题咏苍玉洞的诗文也极多,略摘几首如下:
宋汀州太守陈轩诗云:“截断苍天百尺崖,峥嵘相倚洞门开。天生祗隔红尘路,不碍浮云自往来。”
宋福建运使蒋之奇诗云:“苍玉门径阔,白云庭院深。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
明举人周冕诗云:“劈破贞珉阖两岩,此中真境隔仙凡。烟霞锁断红尘路,一径浓阴入翠衫。”
明举人胡祖熹诗云:“古洞玉玲珑,嵯峨如渍墨。此境原天造,苍苍其正色。”
清代著名文人李长日写的《苍玉洞记》更是对苍玉洞的美景作了详细描述:“洞皆石,如苍玉色。复磴山尊沓,深岫阻峭。附者,背者,然升者,蹲然降者,将坠未坠者,已合未合者,中如仙掌、狮子、石门、烟屿以及鹤巢、马鞍、抱云、二老,无不触类成形,互为奇态……”
从古代文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苍玉洞内奇石耸立,景象清幽,洞外则江流绕崖,藤萝垂阴。洞口附近还有古寺、池塘、石桥、石阁及苍树篁竹,曲径通幽,风光别致,是一处让人“重来应更乐,终日解尘襟”的世外桃源。
古人的描述吊足了我的胃口,让我心向往之。另有书籍记载,苍玉洞在
抗日战争时期还发挥过作用,当时厦门大学迁避长汀。时任厦大中文系教授的郑朝宗先生后来在《汀州杂忆》一文中提到:“苍玉洞离城较远,是我们常去躲避日机空袭的地方。”苍玉洞,不仅是唐代留下来的名胜古迹,还在战争年代成为民众生命的庇护所,如此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景观,理当去拜谒观瞻。然而当我目光落到《长汀县志》关于苍玉洞的最末一段话时,情绪不禁一落千丈:“苍玉洞在抗日战争时遭日机轰炸。1954年后,城关设一石灰厂于此,多年在此炸石烧石灰。1966年6月,县将苍玉洞拨给城关镇做蚕舍,水石奇景、庙门、圣象全部遭毁。”
日机轰炸,是毁灭性的破坏么?从记述上,轰炸好像没有造成全毁,真正使它全毁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石灰厂“多年在此炸石烧石灰”及 “给城关镇做蚕舍”。就像无数的古迹、文物、人才毁于那个动乱年代一样,苍玉洞也在那个年代难逃毁灭的厄运,只留下一个地名,让后人长久地叹息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