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褐斑病
植物病害
花生褐斑病,又称花生早斑病,是由花生尾孢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花生叶片上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柄和茎秆。
病原特征
病原菌为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丛梗孢目、尾孢菌属;有性世代为落花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Hori) Jenk),属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目,球腔菌属。
形态特征
花生尾孢菌的子座多生于病斑正面,亦可生于老病斑的背面,散生,不明显,深褐色,大小为25-100微米;子座上丛生或散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黄褐色,无隔膜,或有1-2个隔膜,不分枝,直或略弯,顶端渐细,大小为95-60微米×3-3.5微米,孢痕明显,顶端并有明显的节状弯曲,分生孢子顶生,无色或淡褐色,倒棍棒形或鞭状,略弯曲,大小为38-108微米×3-6微米,有4-14个隔膜,多数有5-7个隔膜,基部圆或平切。
子囊腔生于病叶两面,卵形至球形,大小为47.6-34微米×44.4-74微米,孔口处有乳状突起。子囊圆筒形或倒棍棒形,束生,大小为27-37.8微米×7-8.4微米。子囊孢子双细胞,上部细胞较大,微弯,无色,大小为7-16.4微米×3-4微米;与花生黑斑病菌子囊孢子相比较,该菌子囊孢子的上部较细、而孢子也较短。雄器生于叶的两面,卵形至球形,黑色,大小为46-75微米×30-75微米;性孢子杆状,大小为1.5-3微米×0.5微米。有性世代在中国尚未见到。
生理特性
花生尾孢菌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0-33℃,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5-10℃或高于33-36℃则停止发育。在培养基上形成孢子不需要光线。中国以外报道,该菌有三个生理小种,生长温度范围是2-35℃,最适温度是26-32℃。相对湿度在80%以上。该病菌只为害花生,尚未发现其他寄主。
为害症状
花生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柄和茎秆。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褐色或铁锈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一般直径1-10毫米,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叶片正面病斑呈茶褐色或暗褐色,背面颜色较浅,呈淡褐色或褐色,在叶片正面病斑上产生不明显的散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座。在潮湿条件下,大多在叶片正面病斑上病健部交界处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重时,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病斑汇合在一起,常使叶片干枯脱落。叶柄和茎秆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中间稍凹陷。
侵染循环
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花生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进行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和再侵染,从叶片表面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致病。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田间病害再侵染源,春花生上的病菌又成为夏花生的初侵染源。
流行规律
中国河南、山东等地一般6月上旬始见,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发生盛期;南方春花生于4月开始发生,6-7月为害最重。高温、多雨、多雾、多露、日照不足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大雨过后骤晴、闷热,病情迅速发展,特别是7-8月多雨潮湿天气发病重,干旱少雨的天气发病较轻。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过嫩多汁,土壤黏重、偏酸,重茬连作等地块发病重,土壤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较重。一般在水肥充足、地势低洼、 土壤潮湿、田间病残体多的地块易发病。在种植密度大、植株生长茂密而又少见阳光的中下部叶片上发病较多。花生生育前期发病少而轻,老叶发病多而重。花生品种间抗性有差异,直生型品种较蔓生型或半蔓生型品种抗病,晚熟品种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花生开花初期,是防治褐斑病的关键时期。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达到5-10%时,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每亩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90克,或30%己唑醇悬浮剂20-30毫升,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40-80克,或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150-250毫升,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30毫升等,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也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800倍液,或50%多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或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7000倍液等,均匀喷雾,亩喷药液40-50千克。喷药时宜加入0.03%的有机硅或0.2%洗衣粉作为展着剂,间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药剂应交替施用,可兼治其他叶斑病害。
病害区别
花生褐斑病和花生黑斑病都为害花生叶片、叶柄和茎部。褐斑病发生较早,约在初花期即开始在田间出现;花生黑斑病大多在盛花期才在田间开始出现。后期严重时两种病害在同一植株上都有发生,引起严重落叶,甚至整株枯死。花生褐斑病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病斑为黄褐或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10毫米,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状物。花生黑病斑的病斑小而圆,暗褐色和黑褐色,直径1-6毫米。病斑边缘较褐斑病整齐,叶背着生许多黑色颗粒点,排列成许多同心轮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30 14:21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