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朝时期,
四川省成都市西门(现
金牛区一环内)一条街上有一处
青楼,名为“灏姠阁”,当时此楼人烟鼎盛,来客络绎不绝,盛极一时。贵州省毕节市也有一个花牌坊,为清朝光绪年间,为表彰节妇所立。
在明清交替之际,
张献忠屠川,后加之江山易主,当时四川的财政收入极具减少,加之人口大量减少,饿殍遍野,适时灏姠阁衰落,一代青楼沦为一处荒宅。研祥阁有名妓牡丹,因青楼破败嫁入当地一个养猪人家,四川饥荒时期牡丹正值身孕极富乳汁,遂将乳汁搜集,赠与饥荒之人,解救了当时不少饥荒之人,被后人一直传诵。
至清朝乾隆年间,牡丹的故事传至
乾隆皇帝耳中,当时皇帝大赞:“此女虽未娼妓,是为奉身为民,因率众而供之。”后四川巡抚杨馝得圣令而修建牌坊以瞻仰名妓牡丹功德,有“妓女立牌坊”之说,当时被称作“牡丹牌坊”,因牡丹为花中之王,遂改为“花牌坊”。
毕节古城的石牌坊建筑形式之多、精工雕刻之美是远近闻名的,以牌坊命名的地名就有三处:一处叫沙石牌坊,一处叫五架牌坊,一处叫花牌坊。城周十里之内就有石牌坊20多座。从清毕路出去到石家院这七八里路,就有石牌坊13座,即黑神庙1座、五龙桥1座、双树弯2座、望城坡1座、流仓桥5座、石家院3座。牌坊大部分是由官府建立,用于旌表孝子、贤母、节妇的,每座牌坊的顶端都刻有“圣旨”二字。
而花牌坊,又称葛糜氏坊,《毕节县志》载:“葛锦阳妻糜氏,年二十守节,继子静远成举人,同治九年旌。”毕节葛氏可谓书香门第,始祖葛覃调北征南屯田镇雄、毕节,封承信校尉,世袭百户,晚年晋封镇国将军,世袭千户。葛锦阳系葛覃十九世孙,体弱多病早殇,糜氏为之守节,令人怆然。光绪丁未年(1907)葛覃二十世孙葛明远、二十一世孙葛亮维父子同时考中进士,并参加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可知毕节知识分子也有某种先知先觉的作用。葛亮维次子葛天回是贵州现代著名教育家。天回子葛真系贵州工学院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
贵阳市人民政府为其颁发“教育世家”匾额。
今天,在国家发展的大潮流下,毕节花牌坊已经成为了毕节市的一座标杆。自花牌坊起始的工业大道,连接了毕节老城区和黔西北生态工业园。工业大道两旁,正在规划建设毕节新城——碧海新区;规划中的白马山森林公园、卧龙大都会、行政会展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给花牌坊带来了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