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挑舞,源于
河南信阳固始县,也称固始花挑舞,又称花挑子,经过
江淮流域四百多年的流传成为了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传承价值。已被列为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时期,周宰相家和洪总兵家是商城头等大户。为显示各家的财富,每年于元宵节各请数班艺人,组织花灯会斗演。这年,周洪两家从正月十三日就开始比着出花灯以争高下。只见周家出茶伞:刘二组赶会,洪家就出花车,花二嫂走娘家,周家出花船唱情,洪家就出以划船卖俏,周家又出叉群舞,洪家就出大头和尚度柳翠,周家出五能上能下破曹,洪家就出骑驴荐贤。你放蝴蝶,我玩蛤蟆,真可谓是争奇斗艳。才百姓可大享了眼福,都夸两家花灯不相上下。
数日后,现有的花灯形式都已出完了。对此问题,两家的少爷和请来的红灯班艺人都在苦思冥想。这时,周府少爷忽见伙计挑来一担新平菜往厨房走去。他灵机一动,忙叫来艺人,把他的想法吩咐一番。艺人们欣喜若狂,忙找来扎匠,设计一副桃子,让一名小旦挑着。左配一名小丑,历伴一名采旦,吹鼓手们敲锣打鼓风风火火地上街了。人们惊奇的观看着,可谁也不这叫啥灯。等灯心子唱了几段词后,领班艺人高呼:“哎,花挑顺风喽。。。”这时人们才知道这支灯叫花挑。从那以后,花挑就兴开了。每逢年过节,朝山庙会,只要有花灯会,必有花挑这支灯。
花挑舞以信阳固始县蒋集镇三人花挑舞为代表。三人花挑舞系抒怀三人舞,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花挑舞”动作舞步轻盈,舒展,大方,舞资优美,表演细腻。它的主要道具是一根两米长细而软的竹制扁担,上用竹条扎制一弓形花蓬,两头各系花篮,花蓬,花篮上有五颜六色的纸花。表演时一女性担起“花挑”舞动,形成舞蹈状态。
《花挑舞》的改编始于1956年,第一次全国文艺采风时期,固始花桃表演时,男女混编,有一定情节。第二次改编始末于1958年。第三次改编于1983年,此次采取全部更换年轻演员,对服装,道具,
舞蹈动作,音乐均进行了改编和再创作。基本形成群舞模式。1983年曾参加全国首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比赛,荣获三等奖。如今,花桃舞已经成为河南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