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巷
冯骥才著散文集
《花巷》是冯骥才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20年1月。
内容简介
该书收录散文58篇,分“用心生活”“生命真趣”“艺术人生”“远方诗意”四辑,其中有作者对人生中的某些重大际遇或亲友交往的感慨之作,也有对世事的看法和感想;还记录了作者工作之余的生活趣味,有书画音乐,更有遛摊寻宝、香烟美食,幽默风趣的文字,流露出他“物皆有情”的真情感悟;不仅写了春秋冬夏、花鸟鱼虫,更有世间之人、人间之情;还收录了作者游历中国内外的自然散文。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作者的文风优雅,内涵广博,情感深沉动人,既体现出一位当代文化大家的学识修养、气度担当,也流露着他自信而从容的人生智慧。在《日历》中,冯骥才热情地歌咏日历的提挈作用,说它是人们生命忠实的记录,并慨言:“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从冯骥才对日历的格外钟情上,足以彰显他对生命的敬畏,对社会和人类的无比热爱。再比如,他对除夕的诠释,更显其思想广博的一面。在他看来,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其实过年并不是为了那一顿美餐,而是团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寥寥数语,就表达出了一个文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心仰慕。
作为投身民间文化和艺术保护的学者,冯骥才对“古”与“旧”这些泛着历史底蕴的字眼,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特别是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可能涉及到对一些城镇、乡村的重新布局和规划,他更是从文化保护的角度,阐发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一些古民居、旧村落“存留着一种记忆,一种情感”,是传统文化的根脉,应该予以珍视,因为,在它们身上普遍蕴含着“一种割舍不得的具有精神价值的内涵”。针对一些自然村落,日渐凋零消失的窘况,他吁求保护远比改造、拆迁意义更大,人们应多一点文化上的忧患意识。
生活并不仅仅是诗与远方,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作者在《挑山工》中,写他在游泰山时发现,在游览过程中,虽数次超越一名挑山工,但在休息时他也总在与他们同地方休息。不禁敬烟攀谈,工人想了一会道:“俺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同一条道。你们是走的快,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俺们跟你们不一样,不能像你们在路上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脚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的往前走,别看着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面去了。瞧,是不是这个理儿?”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让人敬佩。
写文即是写自己的人生,从作者的文字中便可窥见他的为人处世及细腻的情感。无论是对一年四季如诗如歌地描绘,还是对身边事物细致入微地刻画,无论是在异国的艺术殿堂里流连忘返,还是对故乡的眷恋、对师长的追思、对小人物的同情,无不渗透着他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处处留下了他对历史精神的探究,对生命对人生的深深思索。“用心生活是累人的,但唯此才幸福。”从这句话中,读者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对世间的深沉感悟。
作品影响
媒体推介
该书出版后,中国作家网、《扬中日报》《余姚日报》《淄博晚报》等均作了推介,光明网、《黔西南日报》《阿克苏日报》《长春日报》《湛江日报》《燕赵晚报》等先后刊发书评。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等。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代文坛影响深远。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有《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
《花巷》.中国作家网.
花 巷.扬中日报.
读书人书店.余姚日报数字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1 10:4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