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
禾本科芦苇属植物芦苇的嫩芽
芦笋是禾本科芦苇属植物的嫩芽,别名“荻笋”、“南荻笋”,与天门冬科植物石刁柏的嫩芽相区别。
洞庭虫草
“寒山冰雪三九风,伏于深处扎新根。楚天云雨第一雷,便是芦笋破土声。”春天的沅江边上,芦笋悄悄地从广袤的大地上探出脑袋,它们在春风中颔首微笑,在春雨里娇羞藏匿,等待着姑娘们用纤纤细手,轻轻柔柔的采摘。
采下的芦笋需要先剥出笋芯,刚剥出来的笋芯嫩的可以掐出水来,散发着一股自然的清香。煮沸焯水之后,芦笋的苦涩被去掉,吃起来便只剩下满口的鲜香。鲜嫩的芦笋颜色十分讨喜,暖色的鹅黄交融着淡淡的乳白,翻炒时,就像一只只蝴蝶在锅里起舞。配上红色的辣椒,芦笋的清甜配上辣椒的香气,直叫人口水直流。出锅前,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儿,任谁都忍不住想要赶紧夹上一筷子。
沅江芦笋贵在天生,苗粗壁厚,清香脆嫩、润滑柔软、鲜美爽口,在洞庭人家当中,有许多种芦笋的吃法,凉拌、清炒、炖煮、下火锅、做熟食皆可,亦可与鱼、肉、鸡、蛋配制成菜。不论何种制作,芦笋均清香爽口,味道独特。
“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在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笔下,芦笋炖鲥鱼是一道不折不扣的美味佳肴。
在2014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展览会上,“沅江芦笋”精彩亮相,鲜笋、腌笋、熟食、饼干、面条、饮料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众人目光,“沅江芦笋”热悄然兴起。
地理分布
芦笋作为芦苇的嫩芽,广泛分布于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苇区。当今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苏沭阳、浙江、安徽等地。
程杰《论中国古代芦苇资源的自然分布、社会利用和文化反映》(《阅江学刊》2013年第1期)对中国芦苇的分布,经济和文化价值有系统而详细的论述,值得参考。
食用价值
据史料记载,沅江芦笋的食用,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自宋代起,不少文人墨客更留下了关于美味芦笋的美词佳句。
苏东坡观察刚出土的芦笋,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描述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王安石从食用芦笋中了解了芦笋的营养价值,有诗云“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而在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笔下:“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认为芦笋炖鲥鱼是不折不扣的美味。
尽管现代中国各种美食竞显风流,沅江芦笋仍是洞庭人家一道不可替代的佳肴。洞庭人将芦笋凉拌、清炒、炖煮、下火锅、做熟食,或与鱼、肉、鸡、蛋配制成菜。芦笋清香脆嫩、润滑鲜美,只一口,就叫你能领略到洞庭湿地的别样风味。“沅江芦笋天然野生,无需人工栽培。不仅风味独特,更重要的是绿色健康,营养价值高。”
神话传说
相传在上古年代,东海龙王三公主触犯天条,被打入凡家,受到尖脑壳卿财主的百般折磨。三公主在湖边放羊时,湖乡人深知她的苦楚,非常同情她,待她如待自己的亲人。莲嫂子宁愿自己吃藜蒿野草,省下白米饭给她吃,义娭毑宁愿自己受风寒,脱下身上的棉袄给她穿,那伴打鱼嫂常常跪在湖边为她祷告祈求……
后来,三公主被父亲东海龙王搭救回到龙宫,总是念念不忘湖乡人的恩典,一五一十禀告父亲。她父亲非常感激,指派龙王三太子率领虾兵蟹将,用金拐杖牵动龙宫底下的芦根,移到洞庭湖的湖洲上,让它自然成活生长。
芦根冒出的嫩茎,叫芦笋,长得嫩脆香甜,给湖乡人充饥,湖乡人谓之“洞庭龙草”。芦笋长到秋天就有一人多高了,便成了黄灿灿的芦苇,湖乡人用它在湖洲上搭柴棚安家、煮饭、取暖。
尖脑壳卿财主见此情景,想独占湖洲。他吩咐打手,火烧柴棚子,将湖乡人通通赶出湖洲。他还在湖洲上立下碑文:“湖洲是我开,芦笋是我栽,谁敢来碰壁,一定要活埋。”一夜之间,他就成了湖洲大王。
东海龙王闻讯后大发雷霆,他腾云驾雾找到尖脑壳卿财主,张口吹动龙风,吹得他天旋地转,沉没在水中。从此,湖乡人又回到湖洲上休养生息。
岁月更替,沧海桑田,湖乡人心中的芦笋情结始终未变。芦笋作为美食,而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些文艺界人士还借芦笋抒怀言志,寄情表意。“沅江芦笋/尖端食品/水乡的白富美/湿地的脆嫩鲜……”“早春的湖州/复活的童话/每一根蓬勃向上的芦笋/都是青春派/诗人……”“从湖州上出嫁的日子/亘古不变定在初春/一定带着南方湿地的晨露/晶莹剔透间留下/大湖的灵动与清脆……”在诗人华子、肖皓夫、刘喜良等人的笔下,沅江芦笋充满灵性,意蕴深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5
目录
概述
洞庭虫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