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马拉松是每年10月份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库克县
芝加哥市举办的城市马拉松,它既是IAAF金标赛事、AIMS认证赛事,也是
世界马拉松大满贯之一(其他分别是
伦敦马拉松赛、
柏林马拉松、
东京马拉松赛、
纽约马拉松赛和
波士顿马拉松)。首届现代芝加哥马拉松在1977年9月25日举办,起初的赛事名称为“Mayor Daley Marathon”(戴利市长马拉松),赛事举办以来,除了1987年只举办了半马之外,始终以全程马拉松作为赛事主体。
发展历史
首届芝加哥马拉松确实在1977年举办,但这并不是在芝加哥举办的第一个
马拉松。
早在1905年9月23日,伊利诺伊田径俱乐部(Illinois Athletic Club)就主办了“古典时代”的第一届芝加哥马拉松,比赛从Evanston出发,在Washington Park前结束,终点的赛道边站满了买了票的观众,超过10万名观众在赛道沿途观看了比赛:Rhud Medtzner后来居上,超过了赛前被看好的Louis Marks。第一届比赛有20人参赛,完赛者只有7人。
在1905-1909年间,芝加哥马拉松一直是由伊利诺伊田径俱乐部主办的精英赛事。
1910之后,比赛由芝加哥每日新闻(Chicago Daily News)赞助,直到1920年为止。古典时代的芝加哥马拉松主要是一场专业运动员的精英赛事,参赛规模并不大。
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人民健康意识的增长,马拉松再次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中。1972年,美国运动员弗兰克·肖特(Frank Shorter)赢得了1972年在慕尼黑举办的第20届奥运会的男子马拉松金牌成为了契机,使得美国中产阶级对马拉松的认同感越来越强。首届纽约马拉松在1976年举办,穿过了纽约的五个城区,接受普通人的报名,使得大城市马拉松风靡起来。
1976年的11月,来自拉萨勒街(LaSalle St.)大都会基督教青年会(Metropolitan YMCA)的五个年轻人讨论了芝加哥马拉松的筹备问题。他们包括:海德公园基督教青年会(Hyde Park YMCA)的体育主管Wayne Goeldner,一家金融咨询公司的合伙人,Midwest Masters Running Club的创始人Wendell “Wendy” Miller,Friends of Parks的执行主管Bill Robinson,Loop Center YMCA的妇女运动主管Sharon Mier,Swedish Convenant Hospital的心脏康复主任Noel Nequin。
1977年5月,Noel Nequin举办了芝加哥史上的第一次大型比赛:Ravenswood Bank Lakefront 10-Mile Run。比赛远超原计划200-300人的规模,吸引了超过1000名跑着参赛。芝加哥的新任市长,热爱跑步的Michael Bilandic也被邀请出席,市长夫人还请自为获胜选手颁奖。Michael Bilandic看到了这次10英里比赛的成功,于是决定把芝加哥建设成“the running capital of the world”。1977年6月,Wendy Miller说服了同样喜爱跑步的芝加哥商人Lee Flaherty,他的公司Flair Communications成为了赞助商。Noel Nequin和Lee Flaherty又和芝加哥老市长Richard J. Daley的儿子William Daley谈妥,将Daely冠名给芝加哥马拉松,以表示对前任市长的纪念和对他支持马拉松事业的感谢。
于是,第一届现代芝加哥就在1977年9月25日举办了,它也成为了纽约马拉松的主要竞争对手。1977和1978年这最初的两届现代芝加哥马拉松的赛事名称是Mayor Daley Marathon(戴利市长马拉松)。
1979年,芝加哥马拉松的赞助商变为Beatrice Foods,提供高达13.5万美元的奖金。1982年之前,芝加哥马拉松是一个完全由业余跑者参赛的赛事,到了1982年,Greg Meyer以2:10:59夺冠,标志着芝加哥马拉松开启了新时代。
1983年,芝加哥马拉松跻身美国最重要的马拉松赛事之一,成为了“四大”马拉松(五大的前身,除此之外,还包括波士顿马拉松,纽约马拉松,伦敦马拉松)的一员。
1984年,Beatrice Foods将奖金提高到了25万美元(比纽约马拉松高5万美元),意味着芝加哥马拉松为精英选手而与纽约马拉松成为了竞争对手。
1987年,Beatrice Foods退出了赞助商的行列,使得1987年的芝加哥马拉松只举办了半程比赛。
1988年,Heileman Brewing Company接手了芝加哥马拉松,一直到1991年。92年的芝加哥马拉松在没有赞助商的情况下举办。1993年,芝加哥马拉松迎来了LaSalle Bank。到了1994年,芝加哥马拉松被冠名为LaSalle Bank Chicago Marathon。
2006年,芝加哥马拉松与其他四个马拉松构成了最初的“五大”马拉松。
2007年,美国银行收购了LaSalle Bank的母公司ABN Amro,因此2008年至今,芝加哥马拉松的官方名称更改为Bank of America Chicago Marathon。2007年的芝加哥马拉松因为高温(31摄氏度),官方决定提前关门,致使10934名参赛者未能完赛,其中有一名跑者因为天气过热而死亡,30名跑者住院,超过400名跑者接受了医疗服务。
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7月13日,芝加哥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宣布,经过组委会与芝加哥市相关部门协商,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长期公共卫生问题,原定于10月11日举行的2020年芝加哥马拉松正式取消。
2022年10月9日,正在外训的董国建、杨绍辉、彭建华将参加芝加哥马拉松。
2022年10月9日晚,2022年芝加哥马拉松如期上演,六大满贯赛事连续第3周举行。董国建、彭建华、杨绍辉3位中国选手以精英运动员身份亮相芝加哥马拉松,35岁的董国建发挥出色,以2小时08分53秒获得第10名,并成功达标2023年布达佩斯世锦赛。
2023年10月8日,在2023芝加哥马拉松比赛中,肯尼亚
凯尔文·基普图姆以2小时0分35秒的成绩打破了此前由基普乔格保持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首位跑进2小时01分的马拉松运动员。
赛事排名
2020年4月,世界田联更新了2019世界城市马拉松赛事排名,芝加哥马拉松排名第二。
举办规模
2000年以来的完赛人数
赛事
报名资格
报名费210美元。比赛当天年满16周岁。需要在6小时30分内跑完全程。
对中国选手而言,报名通道分为普通抽签报名,合作旅行社报名以及慈善名额三种,与伦敦马拉松类似,但在抽签名额的数量上要远高于伦敦马拉松,也是较易中签的WMM赛事之一。
比赛日
2016年芝加哥马拉松比赛日程
芝加哥马拉松的比赛日只有一天,轮椅组、手摇自行车组、残障运动员组最先出发,随后按照参赛的水平,正常选手分两批先后出发。
在比赛当天,在格兰特公园(Grant Park)靠近起点的Butler Field会举办官方的赛后聚会:Bank of America Chicago Marathon 27th Mile Post-Race Party,时间是上午9点-下午3点30。
赛道
比赛路线:
Grant Park(Monroe DR. )→Columbus Dr.→Grand Ave.→State St.→Jackson Blvd.→LaSalle St.→Lincoln Park Conservatory→Stockton Dr.→Cannon Dr.→Sheridan Rd.→Inner Lake Shore Dr.→Addison St.→Broadway St.→Clark St.→Webster Ave.→Sedgewick St.→Well St.→Hubbard St.→Orleans St.→Franklin St.→Monroe St.→Jefferson St.→Adam St.→Damen Ave.→Van Buren St.→Ogden Ave.→Jackson Blvd.→Halsted St.→Taylor St.→Ashland Ave.→18 St.→ Halsted St.→Cermak Rd→Wentworth Ave.→33 St.→State St.→35 St.→Michigan Ave.→Roosevelt Rd.→ Columbus Dr.
沿线景观:
芝加哥马拉松采取环绕赛道,赛事起点和终点都在密歇根湖畔开阔的格兰特公园,这条路线充分展示了芝加哥城市景观特色,参赛者将穿越29个社区。
赛道可根据方位被分为三个部分,北部、西部、南部。每个方位的路线都能途径芝加哥标志性的建筑。MLB
芝加哥小熊队的主场:瑞格利球场(Wrigley Field)在北部,NBA芝加哥公牛队的主场:联合中心(The United Center)在赛道西部,MLB芝加哥白袜队的主场美国行动通讯球场(U.S. Cellular Field)靠近赛道的南部,1994年世界杯的主场:军人球场(Soldier Field)在起点附近。
历届冠军纪录
男女世界纪录
赛道记录
男子纪录:2:00:35 (2023,
凯尔文·基普图姆)
女子纪录:2:17:18 (2002 – Paula Radcliffe,
拉德克里夫)
获胜纪录
男子:Khalid Khannouchi(4胜)
女子:Rosa Mota(2胜),Lisa Weidenbach(2胜),Marian Sutton(2胜),Joyce Chepchumba(2胜),Catherine Ndereba(2胜),Berhane Adere(2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