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溪,位于
四川省绵阳市境内,系长江支流
嘉陵江支流
涪江的支流,共有两源,西源为正源名杜家河,东源名战旗河,两源分别发源于江油市新兴、新安、双河3乡交界海拔825米的垮石岩南坡和东坡,
杜家河与战旗河南流至
绵阳市
游仙区太平场镇北面汇合后始名芙蓉溪,再南流至
绵阳市区东面
沈家坝注涪江。河流全长90.7公里,流域面积594.9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芙蓉溪,共有两源,西源为正源名杜家河,东源名战旗河,两源分别发源于新兴、新安、双河3乡交界海拔825米的垮石岩(海拔825米)南坡和东坡,杜家河与战旗河南流至绵阳市市中区太平场镇北面汇合后始名芙蓉溪,再南流至绵阳市区东面沈家坝注涪江。河流全长90.7公里(《绵阳市志》称89公里),流域面积594.9平方公里(《绵阳市志》称596平方公里)。
在江油市境内,杜家河自发源地南流入新兴乡,并作为义新、贯山两乡界河曲折西东流,至义新乡书房坝村东南流入绵阳市市中区太平乡,县境河长30.7公里。芙蓉溪县境流域面积283.4平方公里,
在游仙区境内,芙蓉溪上游杜家河南流至太平乡石家河坝进入游仙区境,经太平、凤凰、忠兴、街子、瓦子、新桥、游仙等乡镇,至城区沈家坝南注入涪江。芙蓉溪流经市境河段长约60公里,天然落差63米,平均比降1.05‰,汇水面积311.5平方公里。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开阔,有1-2级阶地发育。
水文特征
芙蓉溪,河水补给几乎全靠降水,地下水补给量很小,因而河水水位伴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每年冬春季平均有2~3个月断流。
主要支流
侯家沟,属于芙蓉溪右岸支流,发源于游仙区云凤乡圣灯山东一碗水,流经花拱桥、水观音、水碾桥、老拱桥,在街子乡东北汇入芙蓉溪,全长超7千米。有支流源自云凤圣灯山西柿子湾,溪上有双凤塔。
官司河,是芙蓉溪右岸支流,发源于东林乡金子村和支凤乡龙骨村等地,经团树村、三角村、同福村、双桥村、在新桥镇街上注入芙蓉溪,全长20公里以上,沿途多拦河石头堰、塔子堰、龙骨堰。和平水库属于该流域土堰。另有赵家桥、同福院、龙门桥等古迹。
水磨河,上游在江油市大堰狮儿河水库,经云凤新荣村等地,至忠兴场镇注入芙蓉溪。沿岸有龙珠禅院、涌泉寺等古迹。
治理开发
芙蓉溪,解放前以筑坝引水为主。干支流上多有拦河截流的灌溉工程。
1950年代后,大力发展提灌(机械、电力),1960年代末开始建设以拦蓄为主的水库灌区,较大水库有:
金花水库,位于街子乡高庙村金华寺,东经104°49′13”,北纬31°35′2”。土质大坝,坝高18.6米,洪水设计50年一遇500年校核,洪水总量485.81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372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519.270米,死库容4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87万立方米。灌区建电灌站7处,装机338千瓦,配套山平塘118口,蓄水40万立方米,土石河堰13道,蓄水13万立方米。设电灌站7处,提水29万立方米,灌溉街子、忠兴、新桥乡农田1.2万亩,其中自流灌溉田11306亩,提灌694万立方米。
和平水库,位于新桥乡5村三角碑,东经104°47′14”,北纬31°34′58”。集雨面积1.2平方公里,1955年冬建成山湾塘,后几经改扩建,1982年全部竣工。为均匀土坝,坝顶高程532.850米,顶宽5米,长175米,最大坝高24.4米。洪水设计50年一遇500校核,洪水总量17.4万立方米,总库容218.8万立方米,正常水位高程531.592米,死库容3.6万方立米,有效库容189.9万立方米。水库左右干渠两条全长12.88公里,提灌干渠2条,全长4.5公里,灌农田4492亩。灌区有山平塘42口,蓄水3.6万立方米;石河堰3道,蓄水0.5万立方米;提水站3处,提灌54万立方米,以补充灌区水源。
沉抗水库,位于绵阳市游仙区深抗镇,1997年5月,作为武引灌区的首座囤蓄水库,正式动工。2000年1月,水库主体工程竣工。由此,绵阳市的盐亭县、游仙区、三台县和遂宁市的射洪县(今射洪市)近50万亩土地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从2002年开始,围绕沉抗水库周边,景区配套道路、酒店等基础设施陆续就位。由于打造成效显著,2002年,仙海水利风景区成立并跻身于省级水利风景区行列,2005年,又成为西部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战旗水库,中型水库,枢纽位于战旗乡境卢山寺至营盘山之间的狭窄地段。1970年春开始兴建,至1976年4月竣工。大坝为均质土坝,高38.5米,总库容128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016万立方米,死库容22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593.4米,控制灌面3.1万亩,有效灌面2.4万亩。左右放水干渠共长40.32公里,渠道输水量为0.8~1立方米/秒。由于地势抵,自流灌溉仅5439.1亩,其余为电力提水灌溉,在放水渠上共建有电力提灌站19处,总容量1335千瓦。1986年1月开始运行。
四川省的大型引水工程武都引水工程,1957年开始规划、勘测、设计,1978年动工兴建,1980年暂停缓建,1987年复工。武引工程分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兴建取水枢纽、总干渠、涪梓灌渠,控制灌面127万亩。第二期工程修建武都水库,规划蓄水6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15万千瓦以上。第三期工程兴建西梓灌渠,控制灌面78.26万亩。取水口在江油武都镇北3公里处的元宝山下,总干渠经阳亭、石岭、三合乡,穿高泉山过贯山、新安、义兴乡境到战旗乡入梓潼县境,长42公里。武引工程建成后,将灌溉江油、绵阳市市中区、三台、梓潼、盐亭、射洪、剑阁和南部等县、区218个乡镇,控制灌面205.26万亩。一期工程规划本县内控灌面积12.43万亩。
在绵阳境内的支渠共21条总长1921.9公里,提灌站两处,沉抗水库一座,工程全面竣工后绵阳受益农田达20余万亩。1978年8月武引工程第一期工程其中包括沉抗水库工程全面开工。
历史文化
旧地方志载:“芙蓉溪在州(绵州)东北二里,源自彰明境,迤逦百里,至城东北入涪水,两岸多芙蓉,故名。”。而关于芙蓉溪的来源,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从东方大海上一座仙岛飞来一位美丽善良的芙蓉仙子。她看见一条小溪两岸山清水秀,风景绮丽,便撒下花种,大地上顿时开满异彩缤纷的芙蓉花。这事触动了潜伏在涪江中的青龙,以为芙蓉仙子抢占了他的地盘,便作法弄术,掀起狂风暴雨,将两岸的芙蓉花摧毁殆尽。芙蓉仙子大怒,与青龙大战三百回合,最终祭起芙蓉宝剑,将青龙剁成两段,将其化为两山,从此芙蓉重新吐艳。人们因事起名,就把这条小溪改名为“芙蓉溪”,并在江上建起“芙蓉溪桥”(即“芙蓉桥”),将斩断的青龙,一曰青龙山,一曰老龙山。
芙蓉溪上的芙蓉桥紧靠富乐山公园和李杜祠,在隋末唐始后,芙蓉溪已经成为绵州城的风景游乐区,并被誉为“巴西第一胜景”。溪水水深波平,清澈似镜,李白杜甫曾经泛舟芙蓉溪,文人诗友相聚吟诗唱答。芙蓉桥旁唐代建有治平院(即杜甫诗中之“左绵公馆”),宋、明两代均在其遗址上建春酣亭,清末又在遗址上建李杜祠,文人雅士常汇聚于此,吟风颂雅,诗意人生,好不风流快活。“富乐山下荷依柳,芙蓉溪边歌满楼”一诗便是形容当时之景。
自唐以后,洪水泛滥导致涪江改道,绵阳城市中心发生转移,游仙开元场一带才逐渐没落。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