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芒,汉语一级字,读作máng,最早见于战国古鈢。本义指植物没有叶子的穗子外部起自我保护作用的针刺;由本义引申之则可指刀剑的锋芒;引申之又可指光芒。
字源演变
芒,形声字。从艸,亡声。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没有。芒,古鈢(图B)=上半部分(草,叶子)+下半部分(亡,没有)。篆文字形(图C)与古鈢字形(图B)相似。隶书(图D)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图C)下半部分写成“亡”。楷书(图H)继承隶书字形。
本义指植物没有叶子的穗子外部起自我保护作用的针刺,《说文》:“芒,艸耑。” 《玉篇·艸部》:“芒,稻麦芒也。”由本义引申之则可指刀剑的锋芒。《汉书·贾谊传》:“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引申之又可指光芒。《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二十一》:“是以列舍无次,变星有芒。”《明史·天文志》:“有星……芒长三丈余,尾指西南。”古文字单复无别,故战国文字中“芒”字或从“屮”。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艸耑。从艸亾声。武方切
〖注〗芒本字。
说文解字注
艸耑也。
《说文》无?字。此卽锋?字也。
从艸。亾声。
武方切。十部。
康熙字典
《唐韵》莫郞切。《集韵》《正韵》谟郞切,𠀤音忙。《说文》:芒,草端也。《玉篇》:稻麦芒也。《周礼·地官·稻人》: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注:芒种,稻麦也。《易林》:夏麦𪍿𪍿,霜击其芒。
又大貌。《诗·商颂》:宅殷土芒芒。
又多貌。《束皙·补亡诗》:芒芒其稼。
又罢倦貌。《孟子》:芒芒然归。
又光芒。《晏子·谏上篇》:列舍无次,变星有芒。《史记·天官书》:作作有芒。
又《礼·月令》:其神句芒。
又草名。《尔雅·释草》:葞,春草。注:一名芒草。《山海经》:奸山有木,状如棠,赤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沛郡芒。注:世祖更名临睢。
又水名。《蜀志·后主传》:姜维率众至芒水。
又门名。《水经注》:谷水迳淸阳门,亦曰芒门。
又姓。《史记·秦本纪》:击芒卯,华阳破之。注:芒卯,魏将。
又通茫。《诗·商颂》:洪水芒芒。陆机《叹逝赋》:嗟予今之方殆,何视天之芒芒。
又通邙。《后汉·恭王祉传》:葬于洛阳北芒。
又通鋩。《后汉·陈忠传》:气洩针芒。张载《七命》:建云髦,启雄芒。注:芒,锋刃也。
又《唐韵》《集韵》《类篇》《韵会》𠀤武方切,音亡。义同。
又呼光切,读作荒。《史记·历书》大芒骆。《尔雅》芒作荒。《庄子·至乐篇》芒平芴乎,而无从出乎。
又《集韵》:虎晃切,音慌。昏也。
又《韵补》:母朗切,读作莽。《道藏歌》:玉虚范女像,高会通冥想。二曜无停晖,明眞焕云芒。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
.象形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26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