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火绒草
菊科火绒草属植物
艾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artemisiifolium (H. Lév.) Beauverd)是菊科火绒草属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产四川西部及西南部(宝兴、盐源、木里、永宁等)、云南北部和西北部(丽江、鹤庆、东川、维西、中甸等)。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亚高山草坡、牧场、低山、中山、杂木林边缘以及山谷溪岸。
形态特征
木质草本,根状茎粗壮,有数个簇生的花茎和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茎直立,具腋芽,不分枝,或一年茎横卧而基部有直立的分枝,高25-60厘米,有时达1米,木质,常大部宿存,或二年生枝从腋芽发出密生的长分枝(根据记载),被短或长达1毫米的污褐色头状粘质的腺毛,有时上部还有白色蛛丝状毛,全部有叶,节间长1-1.5厘米,或上部节间达3-6厘米,下部叶渐小,在花期枯萎宿存。
叶开展,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长2-5稀7厘米,宽0.3-0.7稀1毫米,顶端尖或渐尖,有细长尖头,基部稍狭,有小耳,无柄,下部叶有时扩大而半抱茎,边缘平,或波状皱缩,上面绿色,被疏短腺毛,多少有蛛丝状毛,下面除稀疏的腺毛外还被有厚密的白色茸毛。苞叶多数,披针形,两面被白色密茸毛,较花序长2.5-4倍,开展成密集的径约3-6厘米的苞叶群,或与较长的花序梗合着而开展成疏散伞房眯,径达10厘米的复苞叶群。
头状花序径4-7毫米。总苞长4-5.5毫米,被白色密茸毛;总苞片约3层,顶端无毛,露出毛茸之上。小花异形,有较少的雌花,或雌雄异株。花冠长约3毫米;雄花花冠管状漏斗状,有披针形裂片;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端较粗厚,有细齿;雌花冠毛丝状,下部有疏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被短粗毛。花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0-3000米的低山或中山、亚高山草坡、牧场,杂木林边缘或山谷溪岸。
分布范围
产自四川西部及西南部(宝兴、盐源、木里、永宁等)、云南北部和西北部(丽江、鹤庆、东川、维西、中甸等)。据文献也产于贵州。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昭通。
主要价值
中甸用此草治扁桃腺炎、咽炎极有效,名为“蛾药”,干时有香气。
本种提示
艾叶火绒草在本属中是较高大而多分枝的种,与毛香火绒草 L. stracheyi C. B. Clarke 最接近。此种与毛香火绒草和木茎火绒草 L. stoechas Hand. -Mazz. 的天然杂种已被发现。
参考资料
艾叶火绒草.植物智.
艾叶火绒草.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1 13:0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