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目,sè mù,汉语词语,有种类名目、人品和身份、
榜花、作色而视、角色行当、
色目人等含义。
(1)种类名目。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本判官及诸州刺史名衔,并所收色目,谨具如后。”宋
陆游《监丞周公墓志铭》:“邑赋色目极繁,以入偿出,不足者犹四万缗,率苛征预借,苟逭吏责。”《清史稿·选举志一》:“生员色目,曰
廪膳生、
增广生、附生。”
(2)人品;身份。唐
蒋防《
霍小玉传》:“有一仙人,谪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如此色目,共十郎相当矣。”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虞候声诺,来寻这箇看郡王的人,是甚色目人?”
(3)即
榜花。科举时代
廷试及第中姓氏稀僻者。宋钱易《南部新书》丙:“大中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
(4)作色而视。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昔萧英、
刘六符来,仁宗命二府置酒殿庐与语。英颇泄其情,
六符色目之。英归,竟以此得罪。”
(5)角色行当。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盖旦之色目,自宋已有之而未盛,至元杂剧多用妓乐,而变态纷纷矣。”
(6)元代称
钦察、
回回、唐兀、
斡罗思等外族诸姓为色目,地位次于蒙古,优于汉人、南人。《元史·选举志一》:“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汉人、南人作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