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尼区,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辖区,位于
西藏自治区中偏北、
那曲市中部,地处
唐古拉山和
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总面积16200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5月,色尼区辖5个街道、3个镇、9个乡。截至2022年末,色尼区常住人口104275人。
历史沿革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平息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以后,在那曲建立了藏北高原的第一个宗—坎囊宗,并隶属西藏地方噶厦政府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噶厦政府设立绛恰基巧,管辖藏北牧区和拉萨以北的14个宗,那曲宗(坎囊宗)即为其中之一。
1956年10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那曲设立基巧办事处,那曲宗隶属那曲基巧办事处管辖。
1959年10月,那曲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黑河专区管辖。
1960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西藏的“黑河专区”改名为“那曲专区”。
1965年11月,国务院批准正式将黑河县改名为“那曲县”。
1970年1月,那曲专区改称那曲地区,那曲县由那曲地区管辖。
2017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那曲地区设立地级那曲市的批复,撤销那曲地区和那曲县,设立地级那曲市和色尼区,以原那曲县的行政区域为色尼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5月,色尼区辖5个街道、3个镇、9个乡:
黑河街道、
团结街道、
幸福街道、
红旗街道、
羌塘街道、
那曲镇、
罗玛镇、
古露镇、
香茂乡、
油恰乡、
那玛切乡、
孔玛乡、
达萨乡、
洛麦乡、
色雄乡、
尼玛乡、
达前乡。区人民政府驻文化中路2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色尼区位于
西藏自治区中偏北、
那曲市中部,介于北纬30°31′—31°55′、东经91°12′—93°02′之间。南与
当雄县接壤,北与
聂荣县、
安多县相连,东与
比如县、
嘉黎县相靠,西与
班戈县毗邻。全区总面积162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色尼区地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均属藏北高原,境内多山,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高海拔6500米。地势呈西北向东南缓坡状,坡度较为平缓,多数山呈浑圆状,属高原丘陵地形。西北部海拔高而东南部海拔较低,而越向西北方向,地势逐高,但高差较小,山势平缓。
气候
色尼区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2℃,最冷时可达零下三四十度,全年日照时数为2886小时以上;一年中5—9月份相对温暖,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全年没有绝对无霜期,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风雪期和土壤冻结期,6月到8月为生长期。
水文
色尼区境内主要河流是那曲河,许多季节性小河和山溪汇入那曲河或流入境内湖泊之中,河水径流总量约为440万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达孜错、错鄂、乃日崩错、错木如错和夯错等(“错”藏语意为湖泊),除了乃日崩错是咸水湖之外,其余均为淡水湖。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色尼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铁、铅、锌、锑、硫、砂金、煤等。
生物资源
色尼区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山羊、岩羊、獐子、猞猁、野驴、狗熊、褐背地鸦、野鸡、秃鹰、天鹅、黑颈鹤等约百余种;野生植物主要有虫草、贝母、雪莲花等。
人口
数量
截至2022年末,色尼区常住人口104275人,其中城镇39854人,乡村64421人。
民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色尼区有
藏族97662人,其他
少数民族1389人,
汉族人口为5439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色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32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15.94亿元,同比增长45.43%。
第一产业
2022年,色尼区第一产业增加值5.1亿元。
2023年,色尼区肉产量17170.5吨,奶产量14308.8吨,草畜平衡面积1276.2万亩,兑现反季节出栏补贴资金824.4万元,奶制品销售突破3000万元。
第二产业
2022年,色尼区第二产业增加值25.18亿元。
第三产业
2022年,色尼区第三产业增加值43.76亿元。
2023年,色尼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亿元,同比增长9.4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11月,色尼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7所,其中初级中学3所、小学17所,有专任教师1408人,学生17146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91%。2023年,色尼区教育学前普及普惠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
医疗卫生
2021年,色尼区投入9500万元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开展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各类培训48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随访服务共30080人次,为各乡镇统一配送121.04万元药品;开展基层巡回诊疗73次,健康教育宣传135次,受益群众29245人次;完成居民健康体检54809人次,妇女两癌免费筛查2170人次,住院分娩率达到99.7%,儿童营养监测工作开展率已达100%,孕产妇死亡率0;兑现特扶对象231人119.58万元,“一孩双女”扶助对象719人69.02万元,寿星老人774人资金24.71万元;结核筛查80057人,完成率100%。
2023年,色尼区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色尼区人民医院创建二级乙等医院。
社会保障
2023年,色尼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农牧民群众转移就业13584人,创收37521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875人,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2%;那曲首个县级人力资源(零工市场)正式挂牌,建立杭州青山湖就业园区和嘉兴市异地就业实习基地。
交通运输
截至2021年末,色尼区公路里程1710.73千米,乡镇道路通畅率达100%,建制村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78%。青藏公路、黑昌公路和黑阿公路交叉贯穿县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色尼,原名那曲,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黑河、黑水”,名称源于流经境内怒江上游的那曲河。
方言
色尼区方言属于藏语卫藏方言那曲土语。
非遗文化
截至2023年末,色尼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个。其中,已完成县(区)级申报材料和视频拍摄21个,建立乡镇级历史文化展厅2个,非遗工坊1个;组织色尼区黑帐篷庭嘎若布参加那曲市2023年旅游民俗帐篷村参加非遗展示、文旅宣传和评比活动,并获得第一名;组织格萨尔艺人参加那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展示展演展销活动,表演格萨尔舞台剧《霍岭大战》,并发放那曲牧歌优盘、格萨尔画册等500余件,非遗宣传册1000余份;色尼区已被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授予首批“西藏自治区民间艺术之乡”格萨尔说唱荣誉称号,国家级传承艺人巴嘎(色尼区国家级艺人)提名为2020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色尼区被列入市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32项,其中,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个、县区级非遗项目29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7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传承人8人、市级传承人18人。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11月,色尼区有孝登寺、觉巴日追、江就山等186处墓地、念扎遗址等14个不可移动文物点。
风景名胜
跋绒沟生态旅游景区
跋绒沟生态旅游景区,位于那曲市古露镇西南约8千米处,平均海拔约4600米,整个生态跋沟峡谷绿廊东西向全长约15千米,总面积约13.8平方千米。
嘎尔德休闲牧场景区
嘎尔德休闲牧场景区,位于那曲市色尼区罗玛镇凯玛村,面积约24400平方米。嘎尔德畜牧业基地入选为吉尼斯之最—最高海拔的畜牧业基地。景区旅游活动有骑牦牛、挤牦牛奶体验、牛奶加工坊和品牛奶美食等。
夯错湿地暗夜星空景区
夯错湿地暗夜星空景区,位于那曲市罗玛镇西南约13千米处,平均海拔约4600米。景区包含夯错国家湿地公园、夯错湿地暗夜星空景区及夯错温泉养生度假村三个区域,总面积约25平方千米。
荣誉称号
2019年3月15日,色尼区入选“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12月31日,色尼区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名单”。
2020年7月,色尼区入选“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