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
汉语成语
良药苦口(拼音:liáng yào kǔ kǒu)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成语出处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良药苦口”。
成语故事
齐景公最爱的一个美人死了。他伤心极了,整整三天不吃不喝,守在灵床旁边不走。大臣们都劝他不住。这时候晏子来了。他一见到齐景公,就说:“外面有一位医生,懂得起死回生之术。听说美人死了,愿意来治疗。”齐景公听了很高兴,晏子又说:“您去洗洗澡,吃点东西,让人把美人抬到别的房间,等医生来治疗。”齐景公就很放心地去洗澡吃饭了。晏子瞧着齐景公走开了,急忙叫来一帮人,七手八脚就把死者装进了棺材扛出去了。一切都收拾好了,他就去见齐景公,说:“医生没治好,我已经让人把美人装殓了。特地来告诉您。”景公很生气,冲晏子大喊道:“我这个国君是牌位吗,我忍无可忍啦。”晏子说:“您不必发这么大火。难道您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吗,我听说,要是国君行的是正道,臣子跟着干,那是对国君的忠心;要是国君做了错事,臣子也顺从接受,那就是对国君不忠了。您是否还记得,我们的先君桓公,因为重用了仇人管仲,结果成了诸侯的霸主;后来信任善于阿谀的竖刁,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自己也不得善终。您对贤能的大臣漠不关心、随意指责,一个美人死了倒这样伤心,连国家大事也丢开不管。您睁开眼睛看一看吧,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谁还愿意到齐国来?朝廷里的大臣,哪一个不想离开,如果您再不改正,太公创立的基业就很危险了。”
齐景公听了这番话,感到很惭愧,问晏子:“我知道错了。我该怎么办呢?”晏子说:“我们国家的文武大臣,各国诸侯派来的使者,都在外面等着吊丧。您悲伤要有节制,丧事办好,立刻去处理国事,这样做就行了。以后您要记住,别怪别人的话不好听,良药苦口,对‘病’可是有好处啊。”
成语寓意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意见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却可以帮助自己改正错误。我们要不断成长进步,不仅要勇于接受批评,更要善于虚心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意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相辅相成的。当然,对于批评者来说,也要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中体会到另一层含义:如果良药不太苦同样也利于病,不逆耳的忠言批评同样也有利于别人改正缺点。所以,批评别人不一定用难听的话让人难以接受,如果批评或者提醒别人时注意方式方法,能使批评更易于被别人接受,从而使批评取得更好的效果。
成语运用
“良药苦口”在句子中可充当作主语、宾语、分句;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洗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明·刘基苦斋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参考资料
良药苦口.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1 14:28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