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独木舟形棺木为葬具的墓葬。文献记载中国中南部也有类似墓葬。在东南亚、所罗门群岛、萨摩阿群岛,只有首领死后才能使用船棺,如不埋于近海处,则置入海中任其漂流
沉没。
船棺葬简介
中国南方古代部落的
葬俗。因以船形棺为葬具,故名。船棺葬分露
天葬和
土葬两种。船棺露天葬流行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主要是福建及江西的武夷山区。福建崇安武夷山的船棺是独木舟形,史称“
架壑船棺”、“仙船”、“舟船”等,曾流行于商周至西汉年间。考古发现,这种船棺分底盖两部分,均由整段木头刳成,上下套合。底部为船棺的主体,中为长方形盛尸处;盖作半圆形,内部刳空如船逢状。据文献记载,
中国中南地区也有类似船棺葬:湖北称“敝艇”,湖南称“船”,广西称
“沉香船”、“仙人舟”。船棺土葬系四川古代巴人的葬俗,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考古发现,四川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县宝轮院有船棺墓葬群,船棺体形硕大笨重,用整段楠木刳凿或用6块整板拼合而成,中部为盛尸处,上有木板为盖。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一些岛屿也行此种葬俗,如越南海防等地发现有船棺墓,婆罗洲有船形棺,所罗门群岛的重要人物也用船棺葬。汤加和萨摩阿群岛酋长的船棺埋于近海处或任其在海上漂泊。
船棺葬之谜
船棺葬是分布于我国
南方地区(主要是福建、江西的武夷山区)的一种古老的葬俗,其基本特征就是把死者遗体放进形状似船的棺材里,再行安葬。安葬船棺的方式,又有悬挂岩洞、架在树上和埋入土中之分。迄今所发现年代最早的船棺,是从武夷山观音岩和白岩上取下的两具棺木,均用完整的楠木刳成,闽南等地使用的渔船形制基本相同。经碳素测定,两具棺材的制作时间距今3500年以上,约夏商时代;也有人估计是商周时代。用为土葬葬具的船棺,大多以四川地区出土。一船呈独木舟形状,年代最早者不超过战国中期,距今约2500年左右。但是,古人为何以船做棺?这种习俗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寓于这种习俗中的观念是什么?古人究竟为何以船为棺,恐怕永远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谜。
巴人船棺葬
巴人船棺葬葬遗址,在铜罐驿镇冬笋坝。1954年,重庆第一机制砖瓦厂建厂房挖地基时发现许多铜器。于是,西南博物馆(今重庆博物馆前身)来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墓葬群。
特点
在这形形色色的墓葬中,唯有巴人船棺葬独具特色。十七座排列相当整齐而密集的墓葬,头部均正对长江。墓坑均为仅容一船大小的土坑竖穴,葬具长约5米,直径约一米以上的楠木刳成舟形棺材。上部约成半圆型,底部稍削平,两端底部斜削,使其翘起成船形,首尾两端各凿一大孔,以便系绳下葬之用。
船形可分两种,一种是较简单的独木舟,另一种则在内置一小棺,似内棺外椁,另一端形成脚厢。
巴人船棺的使用,说明巴族是一个生活在水边,熟悉水性的部族,他们造船航行,驾舟捕鱼,或进行水战,死后用类似的船棺下葬。
陪葬
棺内随葬品很多,有剑、钺铜兵器、有釜、盘等铜容器,还有斧、
矛等铁器,说明巴国的工匠已具有较高的冶炼技术。墓葬中除盆,罐等陶器外,还有引人注目的黑红二色漆器;棺内有竹篾垫痕,以及麻布,绢的痕迹,说明古代巴人在制陶、造漆、
纺织技术上已比较发达。
兵器
巴人的兵器独具特色,剑呈柳叶形。上而斑剥不平,从饰有虎纹图案的“扁茎无格”剑上。
在船棺内出土的铜兵器和铜用具上,还有一种图画式的符号,有的单个,有的成组,多为具体实物形象,有虎、龙、鸟、
独角人、船、草木等,人不能识读,可能为巫师使用的图家符号。
出土的巴人船棺文物中,都以虎纹作为图案。巴人认为,白虎是本氏族的保护神,自己的始祖死后化为白虎,可以看出,巴人是以白虎作为图腾信仰的。
冬笋坝巴人船棺葬的发掘出土为我们了解巴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进一步研究巴人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新发现
1987年,四川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羊小区住宅楼工地发现了一处船棺葬墓,出土了一件纹饰十分精美的铜壶,上有栩栩如生的羽人划船图案,这个发现为研究古代蜀人生产和生活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按羽人在西南少地区出土的战国至汉代铜鼓纹饰中常见,如云南广南一带出土的铜鼓,其纹饰便有羽人划船图案,船上人均赤身裸体,有的头戴羽冠,船舱显眼部位有一裸体者坐在装饰精致的木架上,参见《云南省博物馆藏铜鼓图录》,
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古蜀船棺葬史
沉睡了3000多年的
金沙遗址“一醒惊天下”,数以万计的象牙,精美绝伦的金器、玉器、铜器令世人震惊。至今,金沙遗址还在源源不断地出土各式器物,不断地给人以惊喜。近日,本报曾报道过的黄忠村四组金沙遗址墓葬区内竟然出土了大量的船棺!据考古专家介绍,此次金沙船棺整体“显露真容”,将蜀人船棺的“出生时间”整整提前了500年!这对研究当时成都乃至四川地区的生活、丧葬等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船棺葬最早存在西周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三峡和四川东部屡有船棺出土,这里是先秦时期巴国的疆域,船棺也一度被认为是巴人独有的安葬方式。2000年成都商业街船棺的出土,说明蜀人也曾经使用船棺下葬。当时专家普遍认为蜀人使用船棺下葬的具体时间在战国时期。“船棺在金沙遗址墓葬区出现,证明早在西周中期成都地区就使用船棺葬。这一重要发现将蜀人使用船棺作为葬具的时间提前了500年。”在现场的考古专家指着一团深色的泥土,介绍说,由于年代久远,金沙遗址墓葬区内并没有遗留下船棺的实物,但通过船形的木质遗迹,他们依然可以断定,船棺在当时是普遍使用的丧葬器具。
金沙船棺的象征
记者在现场看到,船棺遗迹虽然形状与成都商业街船棺相近,但要小得多,一般长1米多,大的有2米多。在船棺遗迹中央横躺的尸骨,其脚踝处通常都会有陶罐等随葬物。有意思的是,在遗迹的外围,还散落着不少陶制器具。这些也是随葬物吗?“我们推断,由于船棺体积并不大,容不下太多的随葬品,所以墓主只有将随葬品放置在船棺外。”专家解释说,与成都商业街船棺只在蜀国王公贵族之间流行不同,金沙船棺有可能只是一般蜀人的葬具。当时成都平原河流纵横,很多人以河为生,在船上生活,船就像家一样,因而形成使用船棺葬具的习俗。
金沙宫殿的布局
金沙这个古蜀都邑,豪华宏大,从其祭祀区的出土物便可见一斑。金沙的宫殿会是什么样子呢?在这个墓葬区内,专家惊喜地发现了一处“同”字布局的建筑遗存,它们长度达到50多米,其中还有不少房屋的隔断。专家推断,这有可能就是金沙的宫殿。
墓葬区为何会有宫殿存在?工作人员介绍,在该墓葬区域中一共发现了700多个墓葬,这些都是西周中期至春秋早
期的墓葬,是当时一个比较大型的墓地。然而,根据土层和灰坑判断,这个墓地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由早期居住区废弃后演变而成。在发掘过程中,专家发现该区域既有单独的房屋遗存,又有建筑群,“建筑群的分布形成一个罕见的‘同’字,形成一个围合,规模庞大,也许这种建筑就是现在四合院的雏形。”
金沙遗址考古现场
在金沙遗址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4500年前宝墩时期的古河道。这个河道宽约3米,从整个墓葬区的中间流过,将其拦腰割断。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河道流经区域还意外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木制房屋基架。记者看到,这倾斜的基架由四根直径80厘米的房梁状木棍纵横交错而成,周围还有一片深色的树皮堆积区。摆放整齐的堆积区犹如房屋的屋顶。“这木棍可不是乌木化石,是真木头,3000年来,还未被风化,保存如此完好,实在太难得了。”专家感叹说,由于河道淤泥的保护,将空气与基架隔离,才将其保存。这个基架正在清理中,由于它修建在河道边,初步推断它可能是金沙人的凉亭。
战国时期
船棺葬简介
这座船棺葬位于蒲江县鹤山镇飞龙村的一处小区工地上,当工人用挖掘机开挖地基挖至1.5米深时,发现了一段黑色的巨木,随即又在巨木旁发现两件破损的铜器,随即停工并报告了蒲江县文物管理所。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船棺葬日前在四川省蒲江县的一处工地上被发现。船棺用一根长约7米、直径约1.6米的巨大楠木制成,楠木被平均剖成两半,中间凿空,里面为死者遗体和随葬品。
出土文物
有楚文化特色的铜壶和铜敦各两件,并发现了许多已经破损的铜器。从外观上看,这几件文物具有明显的楚文化特征,很可能是从湖北、湖南等地传入四川盆地的。这些器具在2000多年前不是普通百姓家里所能拥有的,推测墓主可能是蜀王辖下的一个小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