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战斗群
一支以航空母舰为首的作战编队
航空母舰战斗群(英语:Aircraft Carrier Battle Group)简称航母战斗群,是一支以航空母舰为首的作战编队。这种编队主要为美国海军所有,是美国军事投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海军有11艘航空母舰,10艘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1艘为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名词解释
航空母舰战斗群作为军事战略的重要支柱,是显示国家力量、支持外交政策、保证国家利益、制止危机和冲突的有效兵力。
航母战斗群,和平时期,它可以通过军事演习、访问他国军港等活动开展外交与军事合作,危机时期,它可以通过快速部署来实施武力威慑;战争时期,它可以对敌海上和陆上纵深目标实施战术或战略核/非核攻击。
航母战斗群的作用包括:保护海上运输航道的使用与安全、保护两栖部队的运输与任务执行、协同陆基飞机共同形成与维持特定地区的空中优势、以武力展示的手段满足国家利益需求、进行大规模海空正面对战
据统计,自1964年以来,美国在世界各地以武力进行干预的突发事件达200多起,其中运用海军兵力的就占2/3以上。在这些军事行动中,几乎都有航母战斗群直接或间接参加。
美国海军航母使用战略一般3种典型的编成:在低威胁区巡逻或执行任务时,一般使用以1艘航母为核心组成的打击群;在中等威胁区实施威慑、制止危机和参与低强度战争时,通常使用以2艘航母为核心组成的打击群(双航母打击群);在高威胁区参与局部战争或大规模常规战争时使用以3艘航母为核心组成的打击群。
战斗编组
航母战斗群是美海军主力舰队的最基本编成方式,以航母为核心,集海军舰载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为一体,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的海空一体化机动作战实体,具有灵活机动、综合作战能力强等特点,可以在远离军事基地和港口的海洋上实施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的连续作战。根据平时或战时以及受威胁程度的不同,美海军航母战斗群的使用数量也不同,通常分为单航母编队、双航母编队和多航母编队。
单航母编队。在作战对手能力较弱、威胁程度低或在和平时期显示力量存在时,美海军通常只派出以1艘航母为核心,2~3艘反潜驱逐舰或护卫舰、2~3艘防空巡洋舰或驱逐舰、1~2艘攻击型核潜艇以及1~2艘后勤补给舰规模的航母编队。近日,叙利亚局势风云突变,美军就派遣了“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进入叙利亚沿海海域,可随时切断连接地中海和黑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断绝叙利亚的外围补给通道。
双航母编队。面对中等强度的作战对手或受到的威胁程度较大时,美海军通常动用双航母编队,这也是美军用于实战十分典型的编队形式,包括2艘航母、4~6艘反潜驱逐舰或护卫舰、7~8艘防空导弹巡洋舰或驱逐舰、2~4艘核潜艇以及2~4艘后勤补给舰。2017年10月,在朝核危机敏感时机,美国“罗斯福”号和“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同时出现 在西太平洋地区,外界几乎一致认为,这是美国在为武力打击朝鲜做战备部署。
多航母编队。在高威胁地区进行大规模、高强度作战时,美海军通常动用3艘或3艘以上的航母编队,具体包括3艘以上航母,同时伴以12艘以上反潜驱逐舰或护卫舰、9艘以上防空导弹巡洋舰或驱逐舰、5艘以上核潜艇、3艘以上后勤补给舰。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就分别派遣了至少6支航母编队参与作战。
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编 成不是一成不变的,战时根据任务需要、对方的对抗能力、威胁环境和其他条件,对所属战斗和支援舰艇以及舰载机数量进行增减。
配备火力
美海军航母战斗群通常采取远、中、近三层攻防火力配系模式,形成大纵深、多层次、阵位疏散、火力集中的攻防配置。其中,第一二层攻防配系主要用于对敌攻击和保护整个航母战斗群的安全,第三层则主要是航母战斗群内各作战单元的末端防护和自卫。
第一层:外层攻防区,又称远程纵深攻防区,一般距离航母战斗群核心航母185~400千米。在此攻防区域内,主要依托军用侦察卫星、舰载预警机和侦察机,负责对500千米内的海域、700千米内的空域实施连续监控。航母上的舰载机是航母战斗群的主要作战兵力,负责夺取并保持舰队制空权。战斗群中的攻击型核潜艇在1000千米舰队活动范围内的海域实施反潜作战,通常呈弧形部署在航母战斗群航行序列的前方和侧翼,距离航母100~180千米,可发现距潜艇60千米以外的低速航行潜艇。电子战飞机主要配合攻击机和战斗机出击作战,进行电子干扰和压制,为战斗机和攻击机实施电磁掩护。战斗群内各平台所携“战斧”巡航导弹,可对460千米以内的水面舰艇或2500千米以内的敌地面目标实施常规或核攻击。
第二层:中程攻防区,或称区域攻防区,一般距离航母45~185千米。在此攻防区域内,主要依托侦察机、舰载相控阵雷达、远程对海对空预警搜索雷达进行探测。舰载区域防御武器和舰载直升机是主要作战兵力,担负舰队反舰任务。各护航舰艇主要对来袭战机和导弹进行中程拦截。电子战飞机在配合执行防空、反导任务时,可部署在航母航行序列前方约100千米处,主要对来袭的飞机和导弹实施电子干扰和压制,以及对未被及早发现或突防的来袭导弹实施电子干扰。航母战斗群编成内的20余架直升机,通常部署在航母前方20~30千米处,主要使用吊放声呐、声呐浮标和磁探仪以及机载、舰载鱼雷和反潜导弹,实施中程反潜作战任务,兼顾执行目标指示和搜索救援任务。
第三层:核心防区,或称点防御区,防御纵深距离航母0.1~45千米。在此防御区内,主要探测设备为各种舰载雷达,主要作战兵力为舰载点防御武器。战斗群中各护航舰艇所携的防空导弹,可有效拦截来袭飞机和导弹。当目标接近至距舰队约15千米时,可使用点防御导弹和舰炮进行拦截。最后一道防空反导防线由“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组成,“密集阵”可对100~200米的低空掠海目标实施末端拦截。战斗群内各舰所携的反潜导弹,可对10千米内的敌潜艇实施攻击。
作战能力
航母战斗群虽然具有水面、对潜、对空和电子等综合性作战能力,但并非无懈可击。首先,航母战斗群阵容庞大,电磁、红外、声场、热场等诸项物理特征明显,容易遭受攻击,其次,航母战斗群作战能力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航母战斗群在地形复杂、岛礁众多的近岸海域活动时,机动能力下降,不利于反潜作战再者,航母战斗群燃油、弹药和弹射器等物资消耗量大,在进行海上补给时防御能力明显降低,这就为对方对其实施打击创造了条件。另外卫星定位、水雷封锁、远程突袭和电子对抗等,也都是对付航母战斗群的有效方法。
基本编制
一个典型的航母打击群包括以下几种舰艇:1艘航母,2艘导弹巡洋舰,2艘导弹驱逐舰,1艘护卫舰,2艘攻击型核潜艇和1艘补给船。其核心就是要取得并维持海上控制,主要包括:保护经济及军事航运;保护海军陆战队两栖部队的投送、展开及作战;确保海上存在,以保护国家利益。
航母战斗群各有不同,不过当前一个美军航母战斗群基本上由以下舰艇组成:
航空母舰
●一到三艘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提供美国政府许多选择,从单纯武力展示到对各类目标发动攻击都有。航母也使飞机不必顾虑使用其它国家机场与航道、空域的问题。航空母舰也可提供其它部队的长时间支持。但是航母不是舰队的旗舰,在美海军航母战斗群中,旗舰是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巡洋舰
●一到两艘导弹巡洋舰。以配备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担任。巡洋舰作为航母战斗群的护卫中枢,提供防空,反舰与反潜等多种作战能力,同时也是整个航母战斗群的旗舰。舰上另有战斧巡航导弹,具有远程打击地面目标的能力。
驱逐舰
●两到三艘导弹驱逐舰。现役为阿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同样使用宙斯盾系统。这些驱逐舰协助舰队当中的巡洋舰扩展防卫圈的范围,同时用于防空,反潜与反舰作战。
护卫舰
●一艘护卫舰。现役为佩里级导弹护卫舰
潜艇
●一到两艘攻击潜艇。现役是洛杉矶级潜艇。用于支持舰队对水面或者是水下目标的警戒与作战,也可使用其所携带的潜射战斧巡航导弹打击陆上目标。
补给舰
●一到三艘补给舰
如今一个美军航母战斗群的攻击与防卫能力很复杂。大致说来是用航空母舰运载的战斗机、攻击机预警机反潜机或直升机来攻击、防卫或搜索距离航母数百公里之外的敌人。其它的作战舰艇则以保护航空母舰的操作安全为第一任务。
历史沿革
航母战斗群最初于二战期间参与实战。主要应用于美国与日本的太平洋战争。当时的航母战斗群舰艇数目要比现今大得多。这也是唯一一次航母战斗群对航母战斗群的战争。其中一个有名的例子是中途岛海战。英国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航母战斗群在大西洋、地中海以及太平洋地区作战。
冷战期间,航母战斗群的两大任务是在美国与苏联冲突当中保护大西洋航线的安全使用,以及由海上威胁苏联在北大西洋的舰队以及重要陆上目标。由于苏联很晚才发展采用全通甲板的航空母舰,双方在海战中也就不会轻易出现航母对峙的作战。苏联对应的战术是以飞机(如图-22M“逆火”战略轰炸机),水面舰艇以及潜艇发射大量反舰导弹攻击航母战斗群。为了支持这种战术,苏联需要建构庞大的侦测与攻击系统,这些系统包含海洋侦查卫星,远程海上巡逻机,各种搜集电子情报的水面船只等等。
美国海军为应付这种战术,除了提升水面舰艇的作战系统(如基德级驱逐舰使用的NTU系统),同时也发展新一代的海基和空基作战系统,强化自动目标侦查与识别以及多目标作战能力。这些系统包含AIM-54导弹、F-14“雄猫”战斗机、神盾战斗系统等等。
2024年12月15日,美国中央司令部说,美军于14日向该司令部所辖地区部署航母打击群,以“确保地区安全和稳定”。此次部署的是“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其中包括作为旗舰的“杜鲁门”号航空母舰、由9个航空中队组成的舰载机1联队、“葛底斯堡”号导弹巡洋舰以及“斯托特”号和“贾森·邓纳姆”号两艘导弹驱逐舰。
美国案例
航空母舰战斗群是美国海军主力舰队的最基本编成方式。它以大型航母为核心,集海军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为一体,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的海空一体化机动作战部队,具有灵活机动、综合作战能力强、威慑效果好等特点,可以在远离军事基地的广阔海洋上实施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的连续作战。
当前美国海军共有航母战斗群10个。通常一个航母战斗群的标准编制为:1艘现役航空母舰(尼米兹级)、2艘导弹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4艘导弹驱逐舰(伯克级)、1艘护卫舰(佩里级)、1至2艘攻击型核潜艇(洛杉矶级)和1艘供应舰(多为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
根据平时或战时以及受威胁程度的不同,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使用数量也不同。进行海外部署、在低威胁区巡逻或显示力量时,美国海军通常派出1个航母战斗群;在中等威胁区实施威慑、制止危机和参与低强度战争时,一般使用2个航母战斗群;在高威胁区参与局部战争或大规模常规战争时,可能投入3个或3个以上的航母战斗群。此外为了执行海上演习任务,美海军可以根据演习的规模,派出1个或数个航母战斗群。
作战分析
现代海战的基本任务包括四个方面: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其中核心是对地攻击,而最首要的防御问题是防空和反潜。
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战斗核心是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基本作战任务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主要由舰载机来执行和完成。由于航空母舰需要长期的远离本土执行军事任务,所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航空母舰战斗群必须独立对应各种作战环境,难以得到本土的支撑和支援,因此航空母舰需搭载执行各种必要任务的舰载机。在这个前提下航空母舰搭载的飞机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航空母舰必须要有足够的吨位,在满足机动性和战术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舰。
很多人认为航空母舰体型庞大,行动笨重,容易暴露而被攻击,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航空母舰在体型庞大的同时也有优点。首先是抗打击抗毁坏的能力强,不容易沉没。其次是搭载的飞机多,而更多的飞机能够更有效的保卫航空母舰及其战斗群的安全,这两个优势决定了大型航空母舰比中小型航空母舰生存能力更强,战斗力更强。至于机动性和隐蔽性则不完全取决于舰船的吨位,主要还在于舰船的动力和设计。航空母舰可以在技术上吸收现代舰船设计上的隐身技术,减小雷达反射面,使用涂层吸收雷达波。现代核动力技术在舰船上的应用日趋成熟,更强健的动力系统弥补大型舰船的机动性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航空母舰的巡航速度一般都在30节以上,航空母舰的机动性不在一般舰船之下。航空母舰的强生存力和高时速,以及本身舰载机的强大战斗力,都能增强航空母舰的远洋生存能力。
以美军大型航空母舰为例,它的一般舰载机配置是20架F-14雄猫战斗机,20架F/A-18C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0架A-10或者A-7攻击机,S-3B反潜机10-6架,6-10架能够执行反潜任务的直升机,4架E-2C预警机和4架E-2B电子干扰机以及空中加油机,一般搭载飞机90架左右,具体配置根据战区状况变化。
根据美军航母舰载机的配置可以看出,防空被放在了首要位置,除了20架F-14担任主要防空任务外,还有20架F/A-18同样具备空战能力。如此强大的配置基本上可以满足四种状态:
第一,攻击机以及其他作战飞机远航奔袭作战时,为攻击机群或其他任务飞机提供空中掩护和护航。
第二,执行舰队所在海区一定范围内的空中巡逻,为舰队护航。
第三,无论执行何种作战任务,总要有一定规模的战斗机处于战备值班状态,随时准备升空为舰队提供空中掩护,拦截突然来袭的空中目标。
第四,保证部分飞机以及空勤人员处于休整状态。
如果达到这四种状态就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机群,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出击作战护航机群: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巡逻警戒机群,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战备值班机群,还要保证一定规模的维护与休整。
仅次于舰队防空的是舰队反潜,反潜机同样需要满足四种状态,远距离大范围的反潜巡逻,对潜作战,中距离的反潜巡逻,防止航空母舰战斗群所在海区敌人潜艇的活动袭扰,同时满足战备值班和休整。
防空反潜既是独立的海战任务,也是航空母舰战斗群基本安全的组成部分,在满足了航空母舰战斗群基本安全的条件下,对地攻击和对舰攻击就有了保证,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无后顾之忧的海战进攻条件。20架攻击机,空中压力不大时还有20架战斗攻击机,40架攻击机的规模能够很好的完成对地,对舰的空袭任务,明显的火力优势,有助于作战任务的速战速决,给敌人以有效杀伤而迅速脱离战场退出战斗,增加总体战斗的安全性。航空母舰搭载各型飞机,分工明确,相互协同配合,构成完整的立体空战体系,也构成了航空母舰的主要作战形式,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主要作战任务由舰载机执行。
航空母舰战斗群一般包括两艘对空警戒的巡洋舰或大型驱逐舰,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对空对海警戒搜索一般有提康德罗加级的导弹巡洋舰完成。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具有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系统。
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对空警戒以及对海警戒来自于四个方面:
第一:间谍卫星,侦察卫星对战区的宏观监控。
第二:舰载预警机。
第三:巡洋舰或者驱逐舰搭载的雷达系统。
航空母舰战斗群还包括两艘以反潜,搜潜为主的驱逐舰或者护卫舰。驱逐舰或者护卫舰与直升机,反潜机共同构成舰队反潜的远、中、近体系。
潜艇是航空母舰的主要克星之一,为了更有效的防止敌人潜艇的袭扰,更大的保证航空母舰的水下安全,航空母舰战斗群一般还要配备两到三艘攻击型核潜艇,负责航空母舰正面的反潜。
最后航空母舰还要配备一到两艘补给支援舰,保证舰队弹药,燃料,给养的补充。
以航空母舰为核心,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支援舰为辅助,以舰载航空兵为主要作战手段,组成航空母舰战斗群,互为策应,互为依托,在层层保护下,在有效的抵消了外来威胁下,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上的对地攻击导弹将充分发挥战斗力,以导弹为先锋,撕碎敌人的对空防御和警戒,为舰载攻击机的空袭开路。
大型航空母舰搭载的飞机数量多,类型全,分工明确,只有大型航空母舰才能够组成独立、完整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体,才能有效的同时完成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的海战任务。
中小型航空母舰不适应高强度的现代海战,因为中小型航空母舰搭载的飞机数量少,类型不全,难以满足形式复杂的海战,难以同时完成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四种基本海战任务,在激烈的海战中容易造成空勤率过高,单一型号承担的作战任务和使命过多,过杂,容易造成疲惫,无法形成对敌的反击优势,对作战产生不利的影响。
战斗应用
航母战斗群最初出现于二战期间,在二战期间多次战斗中得到应用。主要应用于美国与日本的太平洋战争中。其中一个有名的例子是中途岛海战,这是美、日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在海上进行决战。这也是唯一一次航母战斗群对航母战斗群的战争。
英国在二战期间,出动一些规模较小的航母战斗群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地区作战。
二战后,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两大任务是在美国与苏联冲突中保护大西洋航线的安全使用,以及由海上威胁苏联在北大西洋的舰队以及重要陆上目标。当时苏联对应的战术是以飞机、水面舰艇以及潜艇发射大量反舰导弹攻击航母战斗群。
未来用处
航母战斗群在21世纪海战中的用处正处于辩论中。航母战斗群的支持者认为航母战斗群仍然提供无与伦比的火力与军事投射能力。反对者则认为航母战斗群在不断进步中的火力舰与巡航导弹面前越来越显脆弱(特别是有能力进行超音速飞行以及极度曲折飞行,足以躲过反导系统的导弹)。同时要注意,航母战斗群是为冷战设想设计的,在建立海岸控制之上较为无用。所以, 航母战斗群的未来用处需要重新思考。
舰队优劣
优势
美国航母战斗群编成综合作战能力很高,拥有三大优势:
一是纵深打击优势。美国航母舰载E-2C预警机可在距离航母370公里的空域连续值勤6小时,其机载雷达探测距离为300~700公里,可为舰队提供近30分钟的预警时间。美国一艘航母载机60~90架,其中80%是固定翼作战飞机,作战半径一般都在600公里以上。一个双航母战斗群可实施由上百架攻击机、战斗机组成的强大攻势。
二是多层攻防优势。美航母战斗群除以舰载机作为主要攻击力量和防御力量外,还可集中战斗群中各护航舰艇携多种武器进行自身防御,从而形成多层次的攻防体系。其中,反潜反舰分别设有4道防线,对空防御则在100米~400公里的范围内设有6~7道防空反导拦截防线,因此,具有较高的抗饱和攻击能力和杀伤概率。
三是电磁对抗优势。美国航母上配有专用的电子战飞机。舰载电子设备也较先进,加之有E-2C预警机在作战中作为空中指挥所对整个战术行动进行指挥协调。使得电子侦察、压制和干扰等各种电子战手段运用得当、相互协调、软硬兼施,与整个编队的攻防火力配系配合默契,牢牢控制战区的制电磁权。
劣势
航母战斗群虽然强大,但也存在“阿喀琉斯之蹱”。主要表现 在4个方面:
一是容易被探测定位,航母战斗群由于目标范围大,且作战指挥时必须依赖无线电,因而隐蔽性差,容易被天基、空基和海基侦察探测装备捕获定位;
二是难以抵挡饱和攻击,战斗群各类弹药种类齐全,但数量有限,可对敌导弹、战机进行拦截,但很难抵挡多波次、全方位的饱和式攻击;
三是局部失能影响大,航母舰岛上有指挥塔、飞行控制室、雷达等,一旦遭受打击,将对航母战斗群的指挥体系造成巨大影响,此外,航母飞行甲板比较脆弱,受损后将影响舰载机的起飞降落,作战能力受到严重制约;
四是易受水文气象条件制约,当气象条件较差时,航母甲板会产生大幅晃动,大部分舰载机需要进入机库,没有进入机库的舰载机还需进行固定,此时,舰载机几乎不可能起飞执行作战任务。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4:11
目录
概述
名词解释
参考资料